现今太极流派都有哪些?

现在周末去公园散步,总会遇到一些老人在习练太极拳,看得多了就会发现,有时他们的招数套路并非全然相同 。究竟现在我国都有哪些太极流派绵延至今呢?
太极拳流派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 。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 。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 。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 。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 。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 。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 。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 。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 。要求绵里藏针 。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
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 。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 。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成为现代流行的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 。
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学同乡杨露襌大架动作,后慕名至陈家沟,求长兴公教拳,因其年岁已高(80余岁),不再传拳,其子耕耘走镖山东,不在身边,但见他求学心切,便将其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 。陈凊萍的拳架小而紧凑,加圈缠丝,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 。武禹襄学拳很下功夫,潜心专练 。在杨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现在的武式太极拳 。
后传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传其子月如、少如 。月如以教拲为业,武式太极拳始在外传 。其特点,动作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 。
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1860-1930)河北完县人 。先学形意拲,精通意理,兼习八卦 。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迷真)等书 。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的美名佳称 。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