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养生自有“神功”

中华武术,名目门派众多,除了各种出神入化的技巧和攻击力外,其中很多都具有养生功能 。小编特地请来武术大家,为各位朋友分析中国武术中的养生之道 。
小编推荐:
心意六合拳的劲力    如何打好武术基础 
桩功拳路养生多多
而更多的则是包含在桩功与拳路之中 。中国的养生功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大禹时期便有简单的气功用于养生 。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便发明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各机能 。还有少林派的八段锦、易筋经等也都是用于养生、强身的单独功法,长期锻炼对身体的内部机能大有好处 。这也是武术养生术与现代很多健身术的区别所在 。现代很多的健身术动作快,幅度大,而且只重外部形体,不重内 。
国人养生有“神功”
武术中医结合来养生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是武术与中医相结合,动作慢,简单,效果好,重视内部功能的保养与调节 。与现代诸多健身数相比,武术里的养生术更加适合于中老年人 。但这并不说明不适合年轻人,作为青年人,练习武术既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修养,又可以强身、健身、防身 。现在中国的武术健身多以太极拳为主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 。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太极之理即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 。
传统太极可养生
传统太极拳又分五个主要流派,即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 。早在清末,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近年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证明了太极拳对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体委也一直强调全民健身 。一直推崇武术健身项目以太极拳为主 。现在体委所编的太极拳套路其内容大多是杨式大架 。杨式太极拳祖师爷杨露禅习得陈式太极,后被任命为清政府京师旗营武术教师 。他为了适应清朝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体质,扩大传习范围,适应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高的动作,编制成杨式太极拳架 。杨式太极拳动作姿势舒展,简洁,动作轻柔,缓慢匀速 。因此成为大众化的养生健身武术拳种 。
传统武术练心神骨
其余武术流派也有很好的养生功法,如少林五形八法拳、形意拳中的三体桩 。少林五形八法拳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 。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 。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 。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 。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 。
调节形体振奋精神
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 。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 。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 。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 。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 。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
简单入手长久坚持
形意拳养生效果也很显著 。每日左右各站10分钟,动作姿势较到位 。3个月之后,身体便会强健 。意拳即大成拳的养生、健身效果更为显著 。很多年前便开始流行的甩手疗法来源于通背拳……中国武术门派种类繁多,其养生功法自然也数不胜数 。只要日久坚持,定有成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