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

我刚拿到《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时心想这么简单 , 可以一天背一篇 , 然而孩子背了第一篇之后 , 我发现自己想得简单了 ,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上来说 , 都达不到一天背一篇的程度 , 于是我决定一周背两篇 , 贪多嚼不烂 , 贵在坚持吧 , 这样比较轻松没什么压力 , 也能把基础打瓷实 。
我教孩子背诵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刻舟求剑》 ,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 先来说一下《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也叫《吕览》 , 简单说 , 这部书就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 , 集合门客们编纂的一部杂家著作 。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

文章插图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吕不韦为了宣传这部书 , 请人把书抄好后 , 悬挂在咸阳城门 , 声称如有人能改动一字 , 即赏千金 , 消息传出 , 人们自然蜂拥而至 , 却没有人能对书上的文字加以改动 。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

文章插图


那我们就来看看《刻舟求剑》这一段 , 看看究竟能不能改动一字 。“楚人有涉江者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 , 而剑不行 , 求剑若此 , 不疑惑乎?”
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楚人”如何 , 和上一篇《揠苗助长》开头说“宋人”如何一样 , 特意点明是哪里的人 , 既然是寓言 ,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言之凿凿 , 要写的很确定是哪里的人?如果放到现在 , 有人写“河南人”“上海人”怎么样 , 估计就会被人说成地域歧视 , 或者是故意诋毁人家 。但战国时代的人好像并不这么想 , 要不然楚人知道吕不韦这么调侃自己 , 就不会像“大情妇”中那样 , 哭着喊着要当秦人的情节了 。
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刻舟求剑文言文

文章插图


其实人家楚国人还是挺恨秦国的 , 人家说“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 估计是心想 , “你吕不韦敢调侃我们 , 老子跟你拼了 。”
下面一句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我开始觉得“自舟中“这三个字有点多余 , 因为涉江者必然要坐船 , 再特意说一遍”自舟中“岂不画蛇添足?如果一定要强调坐船 , 不如改成”楚人有乘舟涉江者 , 其剑坠于水“ 。如果我生活在战国时代 , 是不是可以找吕不韦要那一千两银子去了?
写到这里 ,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 有人批改杜牧的《清明》 , 原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人觉得每一句都啰嗦了 , 第一句 , 清明本来就是个节气 , 写了“清明” , 就不需要再加“时节” , 第二句 , 行人本来就应该在路上 , “路上”两个字多余了 。第三句本来就是问句 , 干嘛还要加上“借问”两个字?第四句 , 回答的人不一定是牧童 。于是把全诗改成了“清明雨纷纷 ,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