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发展历史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
一、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间,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种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
二、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的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钵坦遮里(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定为八支体系 。
三.后古典时期:
自“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 。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 。《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他们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来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产生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修法,加上咒语、手印、身姿及与上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 。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 。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两个重要的瑜伽派别,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