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


京族哈节,传说中的哈节习俗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京族  少数民族 
很多人都认为少数民族的节日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果然没错,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他们最具特色的节日就是哈节,其实就是唱歌的意思,整晚整晚的唱歌跳舞,可能有一些朋友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京族的哈节是怎么样的吧 。
京族哈节
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 。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
节日历史
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 。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 。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 。目前在广西京族三岛广为流传的传说是:传说四、五百年前,北部湾岸边的白龙岭下,有一条巨大的蜈蚣精,在此吃人翻船,兴风作浪 。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搭船过海,船驶到蜈蚣精洞口,当船主要把乞丐推下海时,神仙把事先煨得滚烫的大南瓜塞进蜈蚣精口里,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烫得直打滚,尸断三截,随波逐流成为氵万尾、巫头、山心“京族三岛”,头部漂流至越南成为氵万柱岛,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乐业 。于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为“镇海大王”,立庙祀之,每年都到海边迎接“镇海大王”来享祭,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 。
活动过程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 。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 。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 。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2]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 。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 。歌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有多人共跳此舞,则满眼烛光闪烁,美丽动人 。
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
基本形式
主要活动
节前准备
哈节前,京族人家家户户打扫门亭,里里外外布置一新,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非常热闹 。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其建筑形式古朴、美观、繁简各异 。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 。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较大型的哈亭内,祭祀场地两侧设有阶梯形的宾客坐席,这是专供村里辈份最高、为修建此哈亭和筹办哈节捐资捐物者所设立的 。座次的顺序,也是以贡献功绩的大小从高到低论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