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残局还是死局?中小学校园体育之困


近期一份由国际运动科学和体育理事会发布的调查显示,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人的运动量减少了45%,大约92%的孩子没有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习惯 。
是什么将学生挡在体育运动大门之外?“学校场地的限制实在太大,”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学校的张宇老师坦言,“200米跑道的田径场,有时要同时给12个班上课,每个班50人左右 。”
然而这样的场地条件对乐山铜茨学校的体育老师姚立财来说却是求之不得,该校分幼儿园,小学,初中,体育场地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课间操都只能轮流进行 。
除了场地设施,体育老师的师资匮乏也是校园体育的“短腿”之一 。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司司长王登峰2012年年底在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上曾透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老师缺口高达30万,一些农村学校或边远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
四川阆中某校的李老师说:“我是专职体育老师,但是我现在只教语文课 。反而教体育的,大都是些年纪较大,快退休的老师 。在学校看来,体育无关紧要 。”
在许多家长的印象中,体育老师上体育课就是“带着孩子玩” 。然而一项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771名体育教师进行的工作量问卷调查显示,70.9%的体育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在8至10小时,课程负担并不轻松 。体育老师“疲于奔命”之后却难得到应有的待遇 。
在研修班首日的课程上,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副处长刘海元忧虑地说,有些学校对待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让人心寒,原本规定的“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被钻空子,玩起了文字游戏:“上学走路15分钟,放学走路15分钟,再加上课间休息活动以及大课间,至少一小时 。”
刘海元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部分内容已过时,需要及时修订 。目前缺少政策依据以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标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安全责任,明确权责等等 。”
即使是场地充足、师资齐备且学校愿意在校园体育上下工夫,多数学校仍面临“不开展体质弱,开展怕受伤”的两难困境 。近年因孩子在体育课上受伤,家长状告学校的事情时有发生 。
张宇说:“五年级有次上体育课,练习过程中一个学生手磨破皮出血了,老师带学生处理了伤口 。结果第二天就被一封举报信告到教育局,然后又是一系列的写说明,领导谈话啊,问情况啊……”
“我们学校虽然没出过意外,但是听到、看到的事故太多了,整天都悬着一颗心上课,生怕孩子一个不小心磕着碰着了,”乐山沐川第二实验小学体育老师邓芳说 。
针对这种状况,各地都在想办法 。例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教育部门将以每生每学年5元的标准,为学校投保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这样一来即使校方没有责任,学生如遇意外也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赔偿 。
成都郫县犀浦大田学校的体育老师肖黄坪说,体育老师应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而学校、家长、老师之间应有充分理解与交流,让家长明白发生运动意外的根本原因 。学校则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宣传体育教育的意义 。
学校重视体育,家长尊重体育,学生爱上体育,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校园体育困局的破题,需要制度设计、政策倾斜,更需各方的理解与沟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大家关注动网,如果您想随时随地了解更多的精品运动健康资讯和羽毛球等各类活动信息,欢迎关注动网的官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平台与我们进行互动!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