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节日介绍-锡伯族西迁节


民族节日介绍-锡伯族西迁节

文章插图
 少数民族  锡伯族 
西迁节是是锡伯族人特有的一个民族节日,这个节日也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怀亲节 。这个节日会和家人同胞一起共同祭拜,也会一起欢聚在一起吃饭,聚餐 。那么西迁节,你还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 。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
口头和文学作品的失传现象日渐严重,精通锡伯文锡伯语的人数越来越少,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
西迁节(四一八)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 。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 。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
西迁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家属与送行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齐集在太平寺“锡伯家庙”,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 。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锡伯村屯,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梁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锡伯族西迁节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间有了来往,更把“四、一八节”提念起来 。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这个节日,每年的“四、一八节”日到来时,市政府与市民委都要召开茶话会,电影招待会,和锡伯族一起欢度这个传统的光荣节日 。从1982年开始,在“四、一八节”时,沈阳市锡伯族群众,到北陵公园集会,举行纪念活动 。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与经过,讲述西迁戍边的意义,激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辈光荣传统,发扬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缅怀保卫着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 。省市民委每年都到会祝贺,与锡伯族群众一起欢度节日 。
西迁线路
沈阳—彰武台边门—辽通 。—开鲁—阿鲁克尔沁—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汗旗—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额敏—博尔塔拉—巴尔鲁克—伊犁惠远城—察布查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