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观世音菩萨在哪里 南海观世音菩萨

有关菩陀山的传说是怎么回事? 菩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亦称补陀洛迦 。在浙江普陀县 。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 。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 。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迦山之说,因略以称岛 。唐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逆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 。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 。元「补陀洛迦山传」仅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 。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 。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未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蓬 。
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c4%cf%ba%a3%b9%db%d2%f4&lm=-1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菩萨的出家日 。

南海观世音菩萨在哪里 南海观世音菩萨

文章插图
南海观世音菩萨简介 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 。“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 。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属于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 。“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 。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职 。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却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 。释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达到了极高极圆满的境界 。《涅盘经》称:“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 。”观音菩萨也同样具有这种神通,即以目观尘世苦难众生的呼救声,而前往解救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故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大悲”,沿用至今 。“观音”又名“观自在”,见唐玄奘所译《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的含义,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 。在民间,将菩萨和众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观世音”(或“观音”)菩萨最为流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