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个别的意思 “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分别是什么意思

交易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将供需状况绝对化,脑中只记得:供大于求,价格必跌;供不应求,价格必涨 。表面上看似合理,其实不然 。那么错在哪里呢?错在他们忘了:供大于求也好,供不应求也好,本身是与价格水平有关的 。供大于求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后,是不是还是供大于求就不好说了,有可能跌过头后,供大于求反而转化为供不应求了 。
举个例子,拍卖会上有两张邮票,标价1万元时,有50个人举牌,显然是供不应求;标价10万元时,只有1个人举牌,这时还能说供不应求吗?又比如有报告称预计美国2019/20年度大豆产量为36.33亿蒲式耳,而2018/19年度为45.44亿蒲式耳,这预示着2019/20年度新大豆的供给将会少于往年 。当大幅减产的消息第一次公布后,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如果大豆价格已经因此而上涨了20%,当这一消息仍旧在相关报告中出现时,是否还意味着是利好呢?一些基本面分析师之所以会在价格形态的顶部继续看多,就是因为犯了将供求状况绝对化的错误 。所以,基本面的因素到底是利多还是利空,是相对于价格水平而言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判断 。
看一部侦探电影,只有从头看起,才能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 。如果电影演到一半才进场观看,由于不知道前情,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是难免的 。同样,在期货交易中,人们对新出现的信息能否理解也与是否连续关注有关 。
比如,新进场的交易者看到一则讯息说:全球棉花产量在2019/2020年度预计同比增产5%,第一反应就是看空棉花 。但是如果早在几天之前就有类似的预测认为产量将增加7%,那么人们的理解显然就不一样了 。又如,最新报道说:谷物主要生长带的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华氏100度 。这是否能成为做多的理由?如果事实上是过去三周这些地区一直在下雨,那这个消息还真不能算作坏消息 。还有,天气对某地的作物造成了某种损害,损失是真的,并且供应量也减少了,但是市场对之却没有反应 。怎么回事?你也许后来才明白,原因是其他地方的供应太多了 。而这些消息前面都有过报道,只不过你没有留心,或当初还没有入市 。

请说明”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个别的意思 “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显然,对相关信息连续追踪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将新信息与旧讯息结合在一起判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信息 。对新入市的交易者而言,尤其要注意避免“电影演到一半时才进场观看”的尴尬 。一方面是入市前多观察些时间,另一方面是要多花时间回顾浏览以往的相关资料 。
考虑因果关系不能忽视时间因素
交易者在研究基本面时,有时会进行逻辑推理,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其前提是成立的,也不能忽略时间因素 。例如,饲用谷物价格在未来高涨,则禽肉和猪肉价格也将会上涨,于是应该在这些品种上做多 。尽管这样的逻辑推理的确是合理的,但如果忽略了时间因素,很可能最后适得其反 。
从长期来看,如果用来制作饲料的谷物原料价格上涨,会增加家禽和猪、牛的饲养成本,确实可能会造成肉的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也就是饲用谷物价格和禽肉、猪肉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的因果关系 。但是如果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可能完全不正确 。因为当谷物价格提高的同时,肉类价格由于竞争压力未必马上能提高 。由于饲料价格是实实在在上去了,饲养户的成本加大了,当他们难以承受时,很可能采取的措施是降价促销以减少存栏数量 。这样,在短期内,饲用谷物价格和肉类价格之间反而成了负相关关系 。误判,将导致抢先买进肉类期货的交易者亏损 。总而言之,在进行基本面之间逻辑推导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有一些因果关系可能会立即发挥作用,但也有一些却存在着时间滞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