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健身需防寒

时值初冬,许多人仍坚持户外锻炼,精神可佳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锻炼本身就会产生热量,人体一般感觉不到寒冷,就没必要防寒了 。这种说法就有点片面了 。确实,人体运动的时候,由于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处于散热状态,所以短时间内感觉不到寒冷 。但此时毛孔已张开,冷空气很容易刺激身体,造成隐性伤害,等感觉到冷时,身体被侵害的程度已经很大了 。冬季锻炼时的防寒,至少包括两层意思:

户外健身需防寒

文章插图
首先是低温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古人说的“冬日晨练,必待日光”,其中就有“避寒”的意思 。现代气象学研究证实,每天的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五时左右,冬季的此时,尚未日出,天气非常寒冷,此时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脸部(尤其是双耳),也易受冻 。一般待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晨寒就开始缓解 。
其次,低温环境下锻炼,很容易出现“副效应”,有违锻炼初衷 。研究表明,在寒冷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长跑等),体温散失过多,会出现头晕、协调能力下降、步履不稳等征象 。此外,低温环境下,人体各器官系统会出现保护性的收缩,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也会降低,锻炼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 。
所以,冬季户外锻炼,必须注意防寒抗寒,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
(1)选择适宜的锻炼时间和锻炼环境 。阴雨雾雪天不适宜户外锻炼(可改在室内或阳台上);晴日时,必须日出之后再出门;有风之时,应注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段 。
(2)锻炼前注意“热身” 。尤其是大运动量锻炼前,可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正式锻炼中去 。
(3)穿着要适宜,除汗要及时 。刚出门,要多穿些衣服;热身后,可脱去厚衣;锻炼后,应及时把汗擦干,随即穿好厚衣 。衣服要轻软,不能过紧 。
(4)在户外使用健身器材锻炼,应避免直接跟皮肤接触 。因为气温降至零下后,人体皮肤接触到冰冷的金属,很可能造成粘连,直接带来伤害 。此时,应戴上手套 。
(5)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 。这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肌肉也会跌入疲惫状态,粘滞性增大,不但影响接下来的锻炼效果,也容易受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