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瑜伽 练习中耍太极

在太极体系中,太极拳架练习与瑜伽体式练习一样,都是“炼形”,是通向最终精神家园的初阶 。通过太极拳架练习本身,就可能达到如《授秘歌》中所说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悬磬”的境界 。也就是说,太极修炼在一开始的“炼形”阶段即被赋予终极意义,在拳架练习中提出了一些贯穿修炼始终的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在瑜伽的体式练习中尽管许多未被明确提出,事实上也是一直存在的 。太极拳架中的练习原则,颇代表初阶练习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可供不同流派瑜伽体式练习的借鉴 。

妙 瑜伽 练习中耍太极

文章插图
太极拳架的练习原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身形姿式的原则,主静,二是身体运动的原则,主动 。然而,二者又相互融合,动中要保持静中的要求,静中暗含动中的原则 。
一、身形姿式原则
身形姿式的最高原则乃是“中正” 。其本质在佛教修炼中称为“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 。对于瑜伽练习来说,要保持左中右三条人体主脉道的畅通和气机的流畅,以唤醒和导引昆达里尼,在体式中保持身形中正十分重要 。
在古拳谱中,对于身法的要求十分概要,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等 。由于太极的真技多由师傅亲自口传身授,少有文字记载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太极拳的普及,其身形要求才逐渐于文字上细化、明晰 。
“头正项竖,虚领顶劲”
中医认为,“头为至高清虚之地”,头是百脉的总汇聚地,五脏的所有精华之气,六腑的清阳之气,都汇聚于此 。因此,练功时注意头部姿势的正确,不仅是周身中正的关键,而且是诱导气血上升以养脑荣神,使神主宰全部生命活动的机能加强的重要方法 。对于调理身形来说,头部姿势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
头正,指头部自然垂直,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是中气上下流通之路,若颈项不直,则经络气血运行会受阻,影响全身运动 。
瑜伽体式练习过程中若头倾失悬则精神易萎靡不振,身体难以达到平衡 。练习中出现身体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的平衡失调现象时,即可通过悬顶来纠正 。如树式,除了将视线集中在一个固定点上之外,还可以用意念感觉头顶正上方向上延伸 。但要注意,虚者,虚虚领起,惟意到而已,不可用力太过,用力则项强,气血亦不能流通 。
瑜伽的经典体式站立山式(tadasana),作为所有站立体式的基础,也提出同样要求:tada是山,sama意为垂直不动,顾名思义,即指站立要像山一样地矗立,上下贯穿,屹立不动 。
在呼吸控制法中,也有类似的要求,面朝前方,后背立直 。许多人在习练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弓背,殊不知这样影响了气脉的流通 。
“胸空腹实,上虚下实”
胸空包括“含胸”与“开胸”两个要求 。含胸指胸骨与乳头间的三角地带稍稍内含,含胸的正确做法,是将胸部放松,使前述三角地带呈现自然的内含状态 。
开胸指胸部向两侧处放松展开,但不是用力向外扩开 。开胸与含胸相辅而成胸空 。
中医认为,心肺并居胸中,心主血,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 。而胸部又为阴经交汇之所,其膻中也是人体大穴,也有称上丹田的,瑜伽中为心轮所在 。胸空可以使五脏阴经气血交换顺畅,即在不增加呼吸频率的情况下加强呼吸的强度,以减除运动中的气喘现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