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 帮你战胜慢性疲劳

对付慢性疲劳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 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 , 避免体力活动 。其实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 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然而 , 过量的运动 , 或运动方式不对时 , 反而可能引起某些疾病 , 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

运动 帮你战胜慢性疲劳

文章插图
30~50岁是慢性疲劳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 , 伴有低热 , 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的综合症 。
有研究表明 , 慢性疲劳综合症与不规则的日常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 , 高发年龄在30~50岁 , 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 , 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 。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 , 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 。慢性疲劳综合症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 , 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 。因此 ,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 。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 , 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 , 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
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 , 运动量宜循序渐进 , 逐步增加 。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 , 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 , 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 , 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 。
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水平 , 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 , 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 , 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 , 精神状态好 , 精力充沛 , 食欲佳 , 睡眠好 , 说明运动量较合适 , 否则要调整运动强度 。如有不能坚持者 , 应及时停止运动 , 待休息后再继续 。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每次运动15~20分钟为宜 , 每周3次 。(注:靶心率=(220一年龄)×(65%~85%) , 心率储备=220一年龄一安静心率)
■温馨提示
如何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
患者因为自觉疲劳 , 常常喜欢采取休息、回避体力活动的方法来应对他们的疾病 , 经常抱怨不能忍受运动 , 且常伴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 睡眠障碍、头痛、抑郁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症状 , 即使是很轻微的体力活动有时也会导致病情恶化以及其他不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