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上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廉颇对蔺相如凭借“完璧归赵”及“渑池会盟”两件小小的外交胜利 , 就被提拔为上卿之首 , 位置排在自己之上很生气 , 扬言要收拾蔺相如 。后来因为蔺相如的大度宽容 , 耿直的廉颇受到感染 ,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于是对廉颇负荆请罪 , 实现将相和睦 。
(负荆请罪)
我今天想表达一个观点:廉颇的生气很有道理 , 他根本就不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
“完璧归赵”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
“渑池会盟”算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么?
这两件事 , 如果放在春秋早期 , 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春秋早期的特点是 , 各诸侯国开始摆脱周天子的控制 , 尝试向外扩张和争霸 。但是那时候的扩张和争霸 , 不是直接拉着队伍去和别的国家干仗 。而是寻找别的诸侯国的不是 , 并以此为借口 , 去攻打人家 。什么是“诸侯国的不是”呢?就是诸侯国不遵守当时的礼教 , 破坏既有的规矩 。比如某诸侯国传位时有嫡不立而立庶 , 比如卿大夫们弑君 , 比如某诸侯国去别的国家割了人家的麦子等等 。这些事情一旦发生 , 必然引得别的诸侯国联合起来讨伐你 。而且这种讨伐 , 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
【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就是赵国要求秦国要讲规矩 , 要尊奉周礼的事件 。
(蔺相如)
但问题是 , 蔺相如所在的时代 , 已经不是春秋早期 , 而是战国晚期 。战国晚期的主题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什么变化?就是各国在互相攻打的时候 , 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找理由了 。换句话说 , 找到理由也没用 。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完全是靠实力说话 。
比如张仪骗楚王 , 如果他们与齐国绝交 , 就给他们六百里的土地 。结果楚齐绝交后张仪却耍赖 , 楚王气不过 , 兴兵挑战秦国 , 可是又打输了 。打输了就打输了 , 只能自己生闷气 , 没有办法 。
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所起的作用 , 就是嘴上占了点小便宜 , 对于富国强兵 , 对于国家实力的提升 , 没有任何帮助 。
蔺相如作为上卿之首 , 他应该做的绝对不能仅仅是对秦国嘴上占点便宜 , 他应该有一些实际的富国强兵的措施 。可是他没有任何一点这方面的改革措施 , 哪怕提议也没有 。在他主政赵国期间 , 赵国的实力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
不仅如此 , 蔺相如的存在 , 对赵国其实是有害的 。为什么呢?
(廉颇)
因为蔺相如通过打口水仗 , 让赵国赢得了一些表面的胜利 。这种表面的胜利 , 让赵国上下沾沾自喜 , 感觉自己是赢了秦国的 , 从而掩盖了赵国实际的贫瘠和孱弱 , 让赵国不思进取 。
我并没有说错 , 在廉颇和蔺相如之后 , 赵国突然之间变得一蹶不振 , 在和秦国的交锋中连吃败仗 。可以说 , 就是之前的美好感觉 , 掩盖了他们的真实实力 。
长平一战 , 赵国为什么大败于秦国 , 还被人家坑了四十万人?难道仅仅是赵括不会指挥吗?根本就不是 。赵括不过是把部队带出去 , 和秦军正面交锋而已 。而这次正面交锋 , 就是赵军和秦军实力的真实呈现 , 同时也是以赵王赵括为代表的赵国人对自己实力不清楚 , 而沾沾自喜冒险出击的一个有力的耳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