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误区重重恶果严重

肺部感染历来被认为是严重的疾病,在抗生素问世前,病死率极高 。自20世纪40年代后,磺胺、青霉素应用以来,病死率下降至较低水平,但自6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趋于停滞,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上较以前似有所增加 。虽然原因有很多,但耐药菌日益增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9月26日北京304医院呼吸科的郭应江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的 。
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抗生素失灵

抗生素使用误区重重恶果严重

文章插图
抗生素滥用的恶果之一就是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菌流行,最可怕的后果就是人类面对细菌感染时将无药可治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细菌耐药率迅速增长,医院内感染时尤其严重 。1988年在《lancet》曾有报告称在南非地区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者已经高达50%,而其它多种抗生素在不同地区均发生不同程度耐药 。有资料报告,在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60%,对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10-20% 。近年来,甚至不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耐药菌的出现而疗效减低 。耐先锋必已达10% 。细菌耐药现象普遍、严重、增长迅速,缩短了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构成了肺部感染防治工作中极为严重的问题 。
郭主任告诉笔者一个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的例子 。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在世界各地差异极大,在西班牙甚至高达50-60%,在我国则南方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北方,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这种结果将导致治疗肺炎的传统药物青霉素很少被使用 。
有报道称,几年前先锋五号还是抗感染的“主打”药品,某医院仅门诊每月就要用5000多支,可如今却很少使用,原因是新药频出,而旧药所需的使用剂量逐渐加大,药效却逐渐“失灵” 。抗生素的换代与细菌的耐药性正在“赛跑” 。
据初步统计,抗生素目前已达200多种,而它们的“寿命”都持续不了多长 。比注射类抗生素“寿命”更短的是口服类抗生素 。几年前头孢类药刚刚出现时,人们几乎将其视为“神药”,可如今许多人拿它治疗牙龈肿痛类的小炎症都难以奏效 。
原因
郭主任介绍说,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一是人情处方 。因为病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把所有的抗生素和喹喏酮类的药品称之为“消炎”药,认为感冒发烧了就应该吃点“消炎”药,因而直接向熟悉的医生索要“先锋”等广谱抗菌药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细菌感染引起疾病时恰当使用抗生素才能奏效,而抗生素对常见的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则没有效果 。像第2、3代“先锋”这种广谱抗菌药,对很多细菌都有杀伤作用,长时间应用有可能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正确的临床用药原则是尽可能选择窄谱抗菌药,从而既消灭致病菌,又少影响其它细菌,降低耐药菌的产生率 。
郭主任强调指出,正确的抗生素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他认为,要依据该药在病人体内的代谢情况及其与致病菌的相互作用而定,而且剂量一定要掌握准确 。剂量足、疗程够,把细菌一棒子打死 。郭主任不赞成抗生素剂量越用越大的的做法 。例如,有些医生认为老的抗生素疗效慢,或是弃之不用,或是加大剂量,比如20年前,一般感染肌肉注射就可以,青霉素约用20万-40万单位,可如今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用800万单位,是原来的20多倍才能见效 。郭主任说,抗生素一次用药不能太多,如果使用太多,虽然疗效会提高,但副作用发生率升高的幅度可能更大,实在是弊大于利 。他认为,如果一种抗生素药效不够好,应该改试其它药品,或是其它方法治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