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什么剧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秦腔还是昆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咿咿呀呀的唱腔流淌过谁家小园,水袖翻飞间流露出几缕缠绵情态,莲步轻移,一颦一笑,自有万种风情 。
牡丹亭
昆曲,又名昆剧 。被誉为"百戏之祖",以其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合其他流派之所长,并赋予以自己的特色,后来逐渐普及全国 。但昆曲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实际上,昆曲也曾经历过行将消亡的困厄境地 。那么它是如何转危为安的呢?
十五贯
你,可曾听说过"一出剧救活一个剧种"这件事?事情的起因还得从清朝说起,那时各剧种之间争奇斗艳,京腔等地方声腔被称为"花部",昆曲被称为"雅部",这场"花雅之争"最终以昆曲的衰微,近代京剧的诞生及繁荣告终 。到了五十年代,昆曲的前景更是惨淡,一片凋零,"南昆已陷泯灭的边缘" 。这时,一出戏的出现改变了昆曲的颓势,让昆曲没有真的消失,让我们在今日还得以有幸听闻其佳音,这出戏就是——《十五贯》 。
十五贯
在《十五贯》演出之前,不少人已经几十年没听过昆曲了,昆曲当时也没多少自己的剧团,每次表演,台上的演员比观众还多 。事情在1956年4月出现转折,改编过的《十五贯》进京演出 。毛主席连看两场,大为赞赏 。周总理也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鼓励大家说:"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
【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什么剧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秦腔还是昆曲】 据记载,在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邀请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光阁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 。周总理亲自出席并作了讲话 。他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 。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田汉执笔的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使昆曲和《十五贯》备受关注 。昆曲,从此又焕发了生机 。
牡丹亭
现在提起昆曲,不论听没听过,一定都会想到汤显祖的《牡丹亭》 。这生生死死的故事,带着股神秘的魔力,让人有些恍惚,像极了黄昏时刻,远眺群山,瞧见金灿灿的云霞带着粉边,萦绕在浅蓝色起伏山峦时的一瞬间窒息,我想那就是美吧 。都说美是会产生共鸣的,关于《牡丹亭》,就曾发生过许多戏剧般的故事,比如——女粉丝殉情《牡丹亭》 。相传,和汤显祖同时代,有个唤二娘的娄江女子,剧中杜丽娘的遭际深深打动了她,使她想起在爱情上遭受的挫折,不由唏嘘感慨 。她把这份幽怨之情一句一句用朱砂记录在《牡丹亭》剧本上,全剧评注完毕,她还另抄一份托人寄给汤显祖,但还没等到回音,就因忧愤过度殒了 。汤显祖得知她的事迹也大为感慨,题诗一首以示悼念,诗云:"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
昆曲表演艺术家侯少奎
不少刚接触昆曲的人,也许都会把京剧和它弄混 。其实两者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关于昆曲与京剧有什么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与字正腔圆的京剧不同,昆曲更加婉转细腻(当然也不乏铿锵有力的,诸如《单刀会》) 。
二,京剧以国语为主,带有湖广音,昆曲则是中州音韵的文言文,带有苏州方言 。
三,京剧是通俗剧本,多杂剧,而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形式,文学性更为浓厚,因而也被称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的活化石,是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珍贵资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