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和癌症的关系

手机辐射和癌症的关系入库时间为2021-04-10 17:36:47、推荐关键词有:手机辐射致癌,手机辐射危害,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和癌症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评估性报告称,“手机可能是致癌的”,这是目前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领域中最权威的评估报告,不过,这只是一份非结论性的评估,手机致癌并未有最终定论 。那么,手机辐射大吗?手机辐射到底会不会致癌呢?下面,就请您和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科学家目前利用两类研究方法来评估手机辐射的致癌性: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 。动物实验,就是选多只实验动物(比如小鼠),随机分两组,一组放在手机辐射的环境中饲养,一组则是正常情况下饲养,然后比较这两组小鼠肿瘤的发生率 。目前,有超过40项啮齿动物实验研究过手机辐射的致癌性,它们都没有发现手机辐射与肿瘤发生存在关联 。不过有4项实验发现当手机辐射与其他明确的致癌物共同作用时,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 。
当然,动物实验的参考价值终归比不上对人的研究,因此科学家们也进行了许多针对人群的调查 。这些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者先找到一群罹患脑肿瘤的人,再将他们与健康的“对照”相比较,看二者的手机使用频率是否有差异;另一类是队列研究,需要对一个人群进行长时间跟踪,最后再统计不同手机使用频率的人脑肿瘤发病率是否不同 。目前,这些研究得出了彼此矛盾的结果:有的发现高频率、长时间的手机使用(注:这些研究一般根据接打电话的频率来衡量手机使用情况,发短信、玩游戏等操作并未考虑在内)和某些脑肿瘤有些关系,有的却认为二者毫无关联 。
不仅如此,即使研究数据发现了相关性,也很难判断手机辐射是否真的就是肿瘤发病增加的元凶 。在这方面,Interphone研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是一项在13个国家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已发表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研究发现手机的重度使用者(使用总时长>1640小时)比未使用手机的人胶质瘤发病率要高一些 。但奇怪的是,统计结果显示手机常规使用者竟然比未使用手机的人患胶质瘤的频率还要低 。如果把手机辐射当作一种致癌物,Interphone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符合致癌物的一般模式——暴露效应反应,即致癌物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暴露于其中的人体发生肿瘤的概率越高 。因此,重度使用者发病率较高的结果是否能用手机辐射来解释还得画个问号 。
此外,科学家们还做过一类“时间趋势研究”,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手机使用爆炸性增长,但脑瘤的发生率却没有相对应的“爆发性增长”,增长速度和手机出现前差不多(详情可参考: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认识) 。不过这类研究也存在不少局限性 。其中的统计数据只到2004年,缺乏近年的数据,再加上肿瘤发生的滞后性等等因素,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无法作为排除风险的确切证据 。
虽说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但是手机辐射却的的确确是被划分到可能引起癌症的分类中了,根据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给出的致癌物分类显示,致癌物共可以分为五类(数据截止至2011年4月13日):
(一)、第一级(Group 1)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对人类为确定之致癌物,共107种 。
(二)、第二级A类(Group 2A)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为很可能致癌物,对动物则为确定之致癌物,共59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