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灯节是什么节日


上灯节是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上灯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 。“上灯”的风俗始于汉朝 , 曾在两广地区非常流行 , 如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岑溪、藤县、容县、富川、桂平等桂东地区及广东省部分地区延续了这种风俗  , 尤以广西岑溪市举办的“上灯节”最为隆重 。一般上灯节为期五天 , 分三个步骤 , 在正月初十零时开始“上灯” , 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灯” , 正月十六“落灯” 。某些地区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灯“ , 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灯" 。
节日起源: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 , 据《岑溪县志》记载 , 每年正月初十 , 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 , 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 , 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 , 叫“上老灯”) 。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 , “灯”通“丁” , 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 , 谐音“添灯” , 俗谓“上灯” 。
庆祝步骤:
首先是“上灯”——将近正月初十日零时 , “灯头阿爸”(男孩父亲)就要从自己的家门开始放鞭炮 , 一直放到本村社根 , 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 。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 , 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 。“上灯”这天 , “灯头”要先拜列祖列宗 , 接着拜长辈 , 长辈则给“利是”表示祝愿 , “灯头”家设宴招待 , 是谓“请灯酒” 。上了灯 , 接下来的几天就要“暖灯”了 , 从正月十一到十五 , “灯头阿爸”早晚都必须到社根上香、添油 , 一则保证花灯日夜不熄 , 二则以表添丁祝酒、香火不断之意 。最后是“摧灯棚” , 又称“落灯” 。到了正月十六日 , “灯头阿爸”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后把花灯盏取下 , 挂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厅堂里 , 寓意父母已将祈愿告知天神 , 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