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指的是什么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最近的新闻里,“碳中和”、“碳达峰”、“碳排放”等词汇成为热门 。碳排放,指的是什么排放呢?对气候环境有什么影响?我们又如何能实现减排、碳中和的目标呢?
本期我们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施拥军教授,为大家讲讲碳中和背后的科学知识 。
“碳排放”,不只排放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也可表现为忽冷忽热
当我们讨论碳排放时,同学们也许都想到了二氧化碳 。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成分 。天然碳排放的最大来源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动植物还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自然状态下可以使大多数排放保持平衡 。
但我们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和石油),燃烧固体废物、树木和其他生物材料以及某些化学反应,把许多额外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自然不能及时调整, 这就会导致灾难 。
“过多的碳排放会引起全球气候总体在变暖,从而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施教授说,“其实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长期的趋势,不能因短时间的忽冷忽热而影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知 。”因为“全球变暖”包括地表变暖、海洋变暖,进而使全球大气循环发生改变,导致高温、寒潮、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灾害天气的频繁发生,因此,“全球变暖”,也可表现为忽冷忽热 。
碳排放也不仅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其他几类主要的气体 。
例如甲烷 。在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排放甲烷 。甲烷排放还源于牲畜和其他农业活动以及市政固体垃圾填埋场中有机废物的腐烂 。
还有一氧化二氮 。在农业和工业活动,化石燃料和固体废物的燃烧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排放 。
另外还有氟化气体,可从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 。这些气体通常排放量较小,但它们是强温室气体 。
那么为什么所有这气体的排放都叫“碳排放”呢?
“这是简化后的通用称呼 。”施教授说,“所有能对气候变暖产生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为了量化标准,它们的排放常常统称为碳排放 。并且,这些不同的气体,每吨排放能产生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不同的,它们都可以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做对比,所以有个‘二氧化碳当量’的指标 。”
“碳中和”有三种方法
森林固碳最经济有效
最近,大家在新闻里能频繁听到“碳中和”、“减排”这些词 。它们就是人类试图减少,甚至完全消除额外碳排放而提出的概念 。
如何才能减少碳排放,达到“碳中和”呢?施教授介绍,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 。
第一种,是直接减少排放 。“碳排放最厉害的是能源领域 。”施教授说,“比如各种电力企业 。其中核电是排放最少的,几乎是零排放;火力发电是排放最大的 。所以说,所谓‘低碳生活’,其实本质上就是鼓励大家节约能源,少用电就能减排 。”
光伏发电
直接减排当然不止节约能源,还包括改变能源结构,比如多用水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此外,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也是减排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日前央视新闻聚焦南方电网出台21项举措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就包括在2025年以前,推动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达到1.5亿千瓦 。
第二种方式是人工碳捕获和碳封存 。“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手段,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封存到岩层里去 。”施教授说 。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首先成本高昂;其次需要大面积铺设捕获设备;最后,封存在岩层中的二氧化碳,如果遇到地震等灾害,可能就瞬间释放出来,那么捕获工作就前功尽弃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