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2000件闲置、从大厂出逃荒岛,这届年轻人发现了「高配版躺平」


卖掉2000件闲置、从大厂出逃荒岛,这届年轻人发现了「高配版躺平」

文章插图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6.18、11.11、12.12……十多年前,这些不过是普通且寻常的日子 。然而时至今日,他们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属性——购物节 。
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没有节日也要创造节日 。3.8女神节促销刚过,5.20活动又到,接下来的6.18、双11、双12,无一例外地不在鼓吹“买买买” 。
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这样解释——商品、消费每天都向人「承诺幸福」,购买是一种排解压力和消遣娱乐的方式,更是消费者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印证 。
但过度消费的背后,是消费者们一层层累积起来的焦虑和恐慌 。
在豆瓣上,30万人参与「极简生活」小组,21万人在「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8万人在「低消费研究所」,还有15万人住在这样一个小组——「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 。
所有人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在消费成瘾的世界里,快乐没有如约而至 。打工、赚钱、消费、享受,这样循环的尽头会是什么?
这一次,我们采访了四位「逃出消费主义围剿」的青年人——
有人在30岁逃离IT大厂,实践荒岛求生,跳出了“买房内卷”; 有人从月花3万元的重度物品囤积症转向极简主义,卖掉家中2000余件二手闲置品; 有人跳出互联网大厂高消费群体后,在“归园田居”的原生态日常中重新定义快乐; 有人在加拿大留学见识过消费主义洗脑后,开始杜绝过度购买浪费,转而淘二手、DIY,践行可持续环保生活 。当一群具备消费能力的人不再追赶这趟列车后,在低欲望的生活状态中,他们的幸福感反而在成倍增加 。
一、“从IT大厂到荒岛,我跳出买房内卷”从知名IT大厂员工到荒岛求生,30岁的一次变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成功跳出了同龄人的“买房”内卷 。
在30岁之前,我也是一名普通的“996员工” 。刚毕业就进了一家IT大厂,表面听上去光鲜亮丽,但其实大家不过是高学历的“打工人”,所谓的高薪水都是靠加班堆出来的 。
出于对未来购房、养育子女的考虑,我在日常消费上没有那么大开销,钱会寄给家里一部分,剩下攒起来为以后做准备 。
在2010年前后,房价一直是一大热点话题,我周围的同事、朋友也陷入了一种“买房狂热” 。
比如有一位同事,买房前和大家一起吐槽“房价又涨”,但刚买完房又开始希望房子升值——他劝我们赶紧买房,现在还不算晚,早买早赚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一直以来受他的影响,我坚持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我觉得房子是用来住的,把炒房作为一种投资,这种想法挺畸形的 。
临近30岁时,深圳的工作压力日渐加剧,我终于也捱不住大环境的压力,我萌生了找个节奏慢一点的城市过悠闲安逸的生活的打算,开始计划在成都购房定居 。
2016年,我看中的一套房还是6千元一平的价格,就在签约付款的前一天,我被一辆车撞飞了 。车祸的第二天,被公司找了个借口辞退 。住院了三个月,等我出院时,房价已经又翻了一番,达到上万元,买房计划也因此泡汤了 。
但也正是这次的变故,让我认清了现实——我不想再拼命去追赶“买房”这趟车了,也不想被一套房限制自己一辈子的自由,更不想再继续这样的工作状态 。
休养了三年后,2020年,我来到菲律宾参加了自由潜水教练班,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小时候看鲁滨逊漂流记,我很向往“靠自己双手经营生活”的故事,于是我一个人带着帐篷、渔枪,来到菲律宾的马拉帕斯卡岛(俗称“妈妈岛”),选了一块人迹罕至的沙滩,打算进行为期两周的“荒野求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