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新解之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新解之一

文章插图
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注释:
“弟子”: 弟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叫弟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 。这两层意思在《弟子规》里面都有 。但是以前大多指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 。
“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 。
“训”:教导,教诲 。
“悌”:读tì,指弟弟服从兄长 。
“谨”:出言慎重,少言 。
“信”:诚信 。
“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 。
文字新解: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 。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 。《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它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 。首先,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家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了,还有更多的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科学文化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启蒙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 。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小官,中年以后,在鲁国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 。后来,因为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始终没有被鲁国采纳,便开始周游列国,但当时各诸侯国都忙着备战和打仗,很多国家听不进他的主张,都对他敬而远之,因此他一直没有被重用 。
年老的时候,他又回到了鲁国,后半生大部分时间用于收徒讲学和编书 。孔子最突出的贡献则是在教育上率先开办私学 。据说,孔子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其中有贤德之名的人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学生大多出身于平民 。他的弟子颜回家里很穷,只能住破烂的房子,吃粗糙的饭菜 。子路原来性格暴躁,喜欢打架,好穿奇装异服 。有一次,他见到孔子时非常不礼貌,而孔子却以礼相待,告诉他有正义感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子路听后很惭愧,便下决心追随孔子读书习文,并最终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