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什么时候建立有什么作用 八旗制度是谁创立的


清朝创建八旗制度后,以其精干高效的战斗力,在与明军的战斗中处于上风 。可见清朝统一东北各部,入关统一全国,清朝强悍的八旗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读《清史》对清朝的八旗只知道由汉、满、蒙等不同族落组成的军队,也就是我们俗成的“汉八旗”、“蒙八旗”等 。但对八旗来历及出处大都指向努尔哈赤 。的确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制,但是努尔哈赤如何创造八旗的呢?
关于古兵制,各个朝代都不一样 。但努尔哈赤创造的“八旗制”,其里面有四个词,让人难懂,像“牛录”、“甲喇”、“扎栏”、“固山”,用汉语难以理解,因为这是纯粹满语叫法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言,要知道努尔哈赤的八旗制,需要搞懂这些满语的汉译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牛录
“牛录”是满语,这个词是指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指10人外出狩猎,每人出一箭,选一人为头领就是“牛录额真” 。就如现在部队中一个班10人,“牛录”类似于“班”,而“班长”就是“牛录额真” 。
另外,“牛录”满语音译是“大箭”,如果感觉晦涩,可以理解为“10箭组成的大箭”,而汉译是“佐领”,也指一个单位名称 。
现在我们明白,牛录实际上就是女真平时生活时狩猎组成的小分队 。因为遇到虎、熊、野猪等大型猎物,以一人之力很难完成 。同样,部落之间的争斗,女真人也以“牛录”为组织,可见“牛录”并不单纯是狩猎单位,也是一个最基层的军事组织 。
努尔哈赤就是借助女真人“牛录”这一组织起兵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牛录’是十人中设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也指出“牛录”编成及数量 。
努尔哈赤不可能以10人小分队就能完成统一任务,因此他在统一女真部落中,根据征服的女真人数量,此时又出现一个组织单位“五牛录额真”,也就是由五个牛录,也就是五十人骑马组成的单位 。《满文老档·太祖》记载:“把五牛禄编成一队,走在一处走,下马时依次下马,进攻时一处进攻 。”于是10人共同完成的任务,变成50人共同完成的任务,又有一个汉译组织名称“队”,也类似于辽金元军制中的“纠军一队”,也是以50骑为一队 。
从《满文老档》的记载看,努尔哈赤起事后,他所带领的女真人的基层单位,从牛录变成五牛录,也就是从10骑变成50骑,是努尔哈赤最经常使用的基层军事组织 。《满文老档·太祖》中,有努尔哈赤起兵立誓的誓词记载,当时有24个五牛录额真立誓,此时努尔哈赤兵力已经壮大到1200人左右 。
甲喇
“甲喇”也是满语音译,最早也是女真人的狩猎组织 。“甲喇”满语音译是“节、带”,也是辽、金、元时期的“纠军”满语发音“渣”相似,《元朝秘史》中把纠军叫作“扎兀惕”,因此“甲”、“扎”、“渣”音近很相似,可见“甲喇”与辽、金、元时期的“纠军”有一定传承关系 。而辽、金、元的“纠军”是三个朝代的亲军 。而“一纠”是“一队”,因此“甲喇”最初就是“五个牛录” 。
女真人最初以一个“牛录”狩猎,但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女真人根据狩猎的效果,又增加了10个牛录和50个牛录 。《满文老档》记载,女真人围猎的人数扩大到以“甲喇”为单位,一牛录的人数扩大到50人,一甲喇为250人,那么五甲喇就达到1250人 。
1601年,努尔哈赤根据所征服部落的人数及实际情况不同,对牛录制进行整编,每牛录扩充到300人,而每个牛录首领有两个副手,满语叫“代子”,每个牛录还分为4个达旦,每个达旦由一个章京(书记官)和一个拨什库(领催)管理,这就使努尔哈赤军队初具规模,那么一甲喇人数就达到1500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