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受唐玄宗器重 安禄山为什么被唐玄宗宠幸


安史之乱对于华夏历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让原本处于全盛期的唐朝再也没有了翻身之日,这就让其日后走向灭绝埋下了伏笔 。在公元755年的时候,这场兵变就爆发了 。当时在大唐东北范阳的安禄山就发动了兵变,而当时的大唐帝国完全没有准备,因此就被叛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间接导致长安落入了叛军手中 。那么对历史有所研究的朋友就会这样问了:当时的安禄山可是唐明皇非常信任的一位大将,唐明皇给予了他较高的地位和巨额财富,为什么他还要谋逆呢?有学者经过研究后才看出问题所在:换做别人也会这样做 。
其实这和唐玄宗和太子李亨都脱不了关系,虽然身为天下之主的唐明皇文武兼备,且对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肯定是一位明君 。然而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唐明皇这个父亲严重不及格 。本来唐玄宗继位初期是嫡长子李瑛坐在太子之位上的,然而在公元733年时,李瑛和李瑶、李琚这三位阿哥都出了问题,当时宫中出现了盗贼,因此武惠妃就向唐明皇告状说三人披甲入宫,肯定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不过唐明皇却对这么牵强的借口非常重视,于是始终多疑的唐明皇对父子情分也不管不顾了,把三人残忍干掉,这样就能看出唐明皇为人歹毒 。
而李亨在李瑛死后就成为了新任的太子,而李亨看到前几位阿哥的经历后就变得处处小心谨慎起来,就算是这样,唐明皇仍旧对李亨有所不满,多次对其进行试探还差点废了他 。此时始终心思缜密的宰相李林甫看出了唐明皇在想什么,因此就在他屡次想废太子时就想将其赶尽杀绝 。身为皇位接班人的太子肯定会掌管朝中事务,就在这种环境下和朝中太监以及边关大将就有所交情 。唐明皇时期的大将王忠嗣可以算得上太子李亨的伴读,二人有非常深的交情;而且王忠嗣地位非常高,还为大唐创建了不世之功勋,于是太子李亨和王忠嗣交好以后,唐朝西北和河东的兵马都开始支持李亨 。
而当唐玄宗得知了此事后就用两种办法来处理这种事情,首先他就将王忠嗣的官职罢免了,将大唐西北兵马都交到了哥舒翰的手中 。其次他还准备在大唐东北地区再培养一位忠于自己的臣子,最后他选择了安禄山 。从此处就能发现这事特别有趣,毕竟从哥舒翰和安禄山的名字中就能看出他们并非是本族人 。这样就能看出,李隆基坚决不将兵权交到汉将的手中,然而这种做法也为未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
安禄山一开始不过是个小商小贩罢了,就因为李隆基的提拔而成为了统帅10万大军的节度使 。安禄山特别明白自己是怎样获得这种地位的,于是他为了巴结李隆基可谓不择手段 。当时李隆基对于杨贵妃非常宠幸,因此安禄山就开始了他自己的谋划,他就在全天下收集五花八门的稀奇珍宝,然后送给杨贵妃讨她欢心 。李隆基在晚年时也是一个情种,他看到安禄山将杨贵妃哄得特别开心,于是对他就更加信任了 。
安禄山受到唐明皇的信任后就有了日后谋逆的资本,往往以扩充军队武器装备的借口向唐明皇索要钱财 。而唐明皇觉得安禄山掌管的兵马就是自己的兵马,因此对其这些要求从来没有反对过 。于是安禄山的兵马慢慢发展成为了其他部队不能对付的精锐 。不光这样,唐明皇李隆基还让安禄山直接掌握兵权,不过此时的唐明皇还没有想过安禄山会产生二心 。
之后形势就有了变化,安禄山的两大靠山都出现了问题 。在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安禄山就和其交情特别好,毕竟他知道李林甫的权势,害怕得罪了他而让自己没有了前途;但李林甫后来被李隆基免去了官职,而杨国忠成为新任宰相后往往都污蔑他,说他图谋不轨 。本来就是由于配合不愉快而进行的诬陷,然而多疑的李隆基也对安禄山有所怀疑了 。而安禄山觉得既然是这样,那皇帝早晚都会将其除掉,毕竟他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杀 。而且就算唐明皇不会对他动手,然而唐明皇年纪也不小了,驾崩也就这两年了,而他和李亨关系又不好,因此李亨上位后肯定会将其除掉 。那么他决定先动手,这比直接丢了性命强!这才会有安史之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