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解开世界难题的数学家 攻克世界难题的数学家( 四 )


在陈钱林的眼里,他永远是一个孩子,笑起来就是孩子般的笑,做科研成功了就欢欣雀跃,失败就耷拉着脑袋 。
“搞数学研究本身就应该是失败才算常见,成功才是意外的 。”对于儿子说出这样的话,陈钱林并不意外,印象中陈杲心态好,几乎没有生过气 。
陈杲回顾自己的科研之路,也曾这样写道,“数学研究非常考验人的毅力,通常尝试几十种方法,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有用 。”
如何在重大原创性论文和论文数量中找到平衡点,很多科研人员为之所困 。陈杲却是个例外 。
不骄不躁,读书时期的那份自由,延续到陈杲的科研生涯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当博士后期间,没有人对他定期进行考核,他要研究什么完全凭自己的兴趣 。
陈钱林认为,陈杲的自学能力强,在这样的自由环境下,不需要面对论文数量考核的形式主义,有利于他专注去解决世界级的难题 。
25岁时,已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陈杲,选择辞职回国任教,理由也简单:想回家了,想跟父母距离更近一些;这个“家”也是国家 。
“别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我们做父母的,关心的是子女飞得累不累 。我们希望他不要太累 。”陈钱林提醒儿子,研究学术是为生活服务的,要对生活保持热爱,如果没兴趣就没必要研究了 。
父亲陈钱林(左)与儿子陈杲(右) 。

因“创造了新的工具,解决了复几何领域的重要猜想”,陈杲拿到了2021年达摩院青橙奖100万元的奖金 。当采访人员问及这笔钱打算如何处理?陈钱林笑了笑,“秘密” 。
留学归来,陈钱林想到了儿子安家的问题,不由得感叹,“现在房价太高了” 。科研人才留学归来,在哪个城市落地安家,也是个选择难题 。如果到一般的城市,科研环境不一定理想,但北上广深的房价高昂,也让不少因经济条件发愁的人才望而却步 。
“如果到了40多岁还是租房子,多少会影响做科研的,安居才能乐业嘛 。”陈钱林说,儿子忙于科研,生活要求不高,吃饭从简,穿衣也不讲究,从未向父母提到过生活压力的问题 。
如今,陈杲在数学领域的研究走到了世界前沿的“无人区” 。重新回到中科大,他希望能选出一些“好苗子”,就像他当初得到的成长机会一样,培养出更多“科研拓荒者”,解决世界级难题,造福人类 。

:26450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