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六安靠什么发展经济?六安市一直以来都定位于农业资源大市 , 农业为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 发展较为稳定 。区域内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 , 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水电之乡的美誉 , 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 , 六安市通过加大投入和宣传 ,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打造农业强市 , 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 , 受益于国家关于基础建设投资与房地产投资政策的利好 , 整个城市环境、容貌与道路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及发展 , 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 但是房地产行业没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 土地的出让与房地产的交易财政收入也不具备持续性 , 所以 , 虽然近年来地方GDP与城市生活消费水平也都得到较大提升 , 但只有消费没有产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会造成后期发展的失衡 , 六安市在产业经济方面的建设与发展还比较薄弱 。六安市除了原有农业储量资源外 , 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都进入了短暂的真空期与筹备期 , 政府开始越来越重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 利用东产西移的机遇 , 正着手制定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资源承接方案 , 打造与培育符合六安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链与产业群 。[1]发展优势区位优势六安依山襟淮 , 承东接西 , 区位优越 。东与合肥市相连 , 南与安庆市接壤 , 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 , 北接淮南市、阜阳市 。贯淮淠而望江海 , 连鄂豫而衔中原 , 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 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 ,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 , 境内有3条国道、4条高速、3条铁路 , 至新桥国际机场仅半小时 , 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 , 具有东融长三角、西连大京九的独特之利;距南京不足2小时车程 , 距离上海也仅4小时左右 , 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资源优势1)丰富的土地资源 。有很大的土地储备 , 能够符合产业集团的产能持续扩张的条件 。2)充足的人力资源 。六安市是安徽省最大劳务输出市之一 , 相对制造业严重缺工的沿海发达城市 , 人力资源比较充足 , 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用工需要 。3)丰富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 , 素有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的美誉;红色旅游资源:拥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7处 , 大别山以独特的地质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也是全国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 , 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八公山和楚文化博物馆等;丰富的水电资源:境内佛子岭等五大水库犹如五颗明珠镶嵌其中 , 全市水能总蕴藏量52万千瓦 , 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丰富的矿藏资源:盛产金、银、铁、铅、锌、花岗岩等40多种矿物资源 , 已探明的霍山单龙寺宽度达200米的高品位金矿带 , 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16.5亿吨 , 远景储量20亿吨 , 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成本优势1)人力资源用工成本优势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成为企业综合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 , 并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特征 , 近年来 , 长三角用工成本快速上升 , 给微利与阶段性亏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 。而六安市由于产业少、人力资源充足、综合生活成本较低等特征 , 在整体用工成本上 , 只有上海的1/3 , 江浙的1/2至 。2)土地成本优势 。六安市土地储备充足 , 整体工业用地的成本要比皖江带其他城市都要低 , 特别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 六安市的产业规划区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 , 由于土质大多属于岩土与无营养土质 ,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所以 , 用地成本极低 。3)物流成本优势 。由于六安市独特的区位优势 , 是全国产业集团最理想的区域性储备中心、流转中心、产业基地与销售中心的最佳选择 , 六安市城市人口未来规划在100万以上 , 本身就是一个消费性城市 , 加上区位优势 , 销售半径在100-300公里的区域战略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政策优势2010年1月 , 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 六安市的金安区与舒城县位列其中 。另据六安市经贸委上市办刘主任介绍 , 六安市承接东产西移与整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相关议题 , 已经是六安市政府办公会议的日常议题 , 市委领导高度一致与重视 , 已列入市委、市政府最核心工作之一 ,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得到批准后 , 六安市根据《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 积极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 加快推进六安市皖江示范区建设工作进程 。六安市正集中资源制定合六工业走廊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规划 。主动融入以合肥为轴心的一轴两翼产业发展战略 , 立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 分别制定出短、中、长期发展远景与目标 。发展弱势区位弱势由于六安市的区位现状 , 产业发展战略东进与承接东产西移有两道资源拦截屏障 。1)第一道屏障为“苏江障” 。由于《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与“长江沿岸城市市长论坛”形成的苏江沿岸开发与联合两岸开发 , 加上南京本身就是一座“吸纳型”城市 , 与沿江的6市15县形成了对六安市的第一道资源拦截屏障 , 减缓了长三角进入安徽的速度 , 阻止了优质资源向六安市的转移 , 经过南京等沿江城市吸纳过滤后的东产西移资源骤减 , 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苏江障” 。2)第二道屏障为“皖江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