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的意思?宋代诗人林升在诗中写到,“直把杭州作汴州”怎么去理解?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前两句写西湖之畔,青山掩映,层峦叠嶂,豪华雅致的酒楼,也是鳞次栉比,放眼望去,一片秀丽繁华的景象 。西湖的笙歌艳舞,管弦声乐,何时才能消散停止?三、四句又回归平淡,说西湖的暖风,熏的游人,十分陶醉,大家都沉浸其中,享受美好,将杭州当做汴州 。诗人将杭州和汴州作比较,我想应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考虑,汴州就是汴京,曾为北宋的都城,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到了金 。康王赵构和北宋遗民全部都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以临安,也就是杭州为都城 。南宋时期,岳飞等人极力抗金,但是赵构、秦桧等君臣力主求和,宁愿偏居一隅,在杭州夜夜笙歌,不顾国仇家恨 。因此作者看着繁华的杭州,听着那些靡靡之音,非常难受,“歌舞几时休”这一问,蕴含了他对昏庸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这两句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觉,似乎也忘记了亡国恨,只顾眼前的享受 。通过对杭州的繁华景象的赞叹,讽刺繁华背后的黑暗,以及执政者的腐朽麻木 。rr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如果有人问你,最能反映南宋气象的是那一首诗,那么林升的这首七言绝句《题临安邸》是最贴切的一首 。那么“直把杭州作汴州”怎么去理解?当年赵家丢了南宋半壁江山,从开封跑到了杭州,但是,到了杭州之后,终日不思进取、毫无收复河山的壮志 。把“临安”当成了“长安”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喻诗 。表面看起来,是在夸杭州:第一句,是写西湖之畔,青山掩映,层峦叠嶂,豪华雅致的酒楼,也是鳞次栉比,放眼望去,一片秀丽繁华的景象 。第二句,则是一句反问:西湖的笙歌艳舞,管弦声乐,何时才能消散停止?三、四句说西湖的暖风,熏的游人十分陶醉,大家都沉浸其中,享受美好,将杭州当做汴州 。把杭州当汴州有什么不好吗?这里有一段中国人记忆中最为可耻的一个历史事件:靖康之耻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皇帝让人俘虏的耻辱事件 。而且还是两个皇帝,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 。皇帝让人俘虏来了,半边的江山丢了,康王赵构和北宋遗民部分都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以临安,也就是杭州为都城 。而住到杭州,暂时不用被金人追赶杀伐的这群北宋的遗老遗少,很快就忘记了曾经受到的羞辱,不思报仇雪恨,竟然过起了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一群人,怎能不让人心痛和气愤?连曾经只知道和自己的丈夫卿卿我我的弱女子李清照,对这帮人都发出了怒吼: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就是一帮大老爷们,贪生怕死,哪里还有一点大男人气概?但是怒火归怒火,整个南宋,就是这样一种跪下来求得一点平安生活的没出息的气象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更可气的是,对岳飞等人不跪要站起来的主战派,皇帝赵构、大臣秦桧等君臣配合,不置之死地不算完 。然后,他们在杭州夜夜笙歌,不顾国仇家恨 。这首诗,表达的是愤懑之情一二句,诗人看着繁华的杭州,听着那些靡靡之音,非常难受,因此“歌舞几时休”这一问,蕴含了他对昏庸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而三、四句,看清平淡,却蕴含了林升一种哀叹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些游人又何尝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这些南宋的臣民似乎已经忘记了亡国恨,只顾享受眼前的景物,把杭州当做了汴州,把临安当成了北宋的都城,用歌舞酒色来麻痹自己 。这首诗,表面看来是赞叹杭州的繁华景象,实则是讽刺繁华背后的堕落,以及只顾眼前的享乐,和精神的麻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