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陶渊明为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逃避现实还是无力参政?要分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就要从他的生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起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丹在吴国立下军功 , 成了一名大将 , 给整个陶氏家族带来荣耀 。后来吴国被西晋灭国 , 作为亡国之将 , 权势一下衰落 , 其子陶侃 , 也就是陶渊明的爷爷从小就生活在贫苦之中 。青年时西晋逐渐衰败 , 东晋势起 , 陶侃应征入伍并立下战功 , 封为“军功贵族” , 陶氏一族重新走上辉煌 , 但好景不长 , 因为常受到门户排挤 。自西晋以来 , 当时的门户制度深严 , 可以说西晋、东晋社会就是一个讲门户的社会 , 像陶侃这种仅仅靠一时战功而跻身贵族阶层的人常常会遭到皇室、宦官的排挤和打压 。没几年家道中落 , 甚至没落 , 陶侃被人称“寒士” , 所谓寒士 , 在当时就是无权 , 无势还无土地 , 被孤立于上层社会 。陶渊明曾作有《咏贫士》一首:万族皆有托 , 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 , 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务 , 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 , 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 , 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 , 已矣何所悲 。其中“孤云独无依”蕴含陶氏家族无所依靠 , 被排挤打压的现实 。正因如此 , 陶渊明青少年时代是生活在贫穷家庭的 , 但不忘读书习儒 , 人称寒素之士 , 尽管如此 , 但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 在陶渊明后来的很多诗作中均体现了追忆青年时代生活的内容 。青壮年时应征当过“州祭酒”(古代一种小官职) , 但不久辞官 , 后又当过县令 , 每当上面派人来督查 , 必躬身迎送 , 繁文缛节层出不穷 。由于身世原因 , 常遭羞辱和排挤 , 不久又辞官 。有近十年 , 陶渊明陆陆续续当官、辞官 。仕途不顺 , 让陶渊明这样的饱学之士看穿了社会的腐败、官场的黑暗 , 在联想起祖上的经历 , 身边和他相同身世而同样遭遇冷落的人 , 让他对朝廷深感无望 , 虽有满腹经纶 , 一腔报国热情 , 却无施展的机会 。有陶渊明诗作为证:栖栖失群鸟 , 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 , 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 , 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 , 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 , 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 , 千载不相违 。从“失群鸟” , “孤生松”这些意象来看 , 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离群索居 , 并非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 更多的是受到排斥 。因此才不得不离开“岗位” , 归隐田园 , 并下定决心不在出仕 , “千载不相违”就表达了他不在为官的志愿 。“士可杀不可辱”正是陶渊明不再为了“五斗米”俸禄为官而受辱、受排挤打压的寒士之节 。所以 , 陶渊明弃官归隐 , 既有家族影响 , 更有残酷的社会现实 , 只是后者的影响更重要 。陶渊明仕途不畅 , 但骨气可嘉 , 一心归隐作诗 , 造就了一代田园诗人的美名 , 正所谓“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 。(仓促而成 , 不当之处 , 望各位头友多多斧正)rr因为他有银子!精准地说 , 因为他有五斗米 , 所以无须为五斗米而折腰!历史记裁他后来过着隐居生活 , 每天种种粮食 , 折折菊花 , 然后摸摸门前的那株柳树 。生活虽然说不上富足 , 但绝对要比三餐不继的杜甫强上一万倍 。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结庐在人境” , 自然是与城市距离并不远 , 房价再便宜 , 也是需要银子的 , 所以不是风吹即破的杜甫草堂 。更重要的是 , 从他的诗里丝毫见不到愁苦或拘谨之意 , 尽管他自己也扛着锄头去种地除草 , 但是诗中都是满满的生机和怡然 。这是一个不用为生活所奔波的诗人!然后 , 我们从他的简历上来看 , 他作的官儿并不大 , 应当是基层公务员 , 与他的诗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 而且他有大志 , 既通儒家学说又晓道家思想 , 这样一个大才子连个像样的职务都没有混上 , 只能说明几个问题 。一 , 他有诗才 , 但无政才 。二 , 领导不喜欢他 , 不待见他 。三 , 同事排挤他 , 嫉妒他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 陶渊明不喜欢繁琐的公务生活 , 关键是“繁琐”二字 , 可能是日复一日的无聊 , 更有可能是认为大才小用的不忿 , 个人认为是第二种 , 因为 , 如果让他当重臣 , 事务会是同样的繁琐 , 但看起来会有别样的意义 。四十多岁的时候又去当官 , 最高职务是县令 , 这期间念念不忘田园生活 , 为什么?因为不开心 , 不自由 , 不如意 , 历史上从未记载他在做幕僚 , 做参军时的政务举措 , 但一个推崇儒家思想和道家模式的文人来说 , 显然他的儒和他的道不适合当时的政治环境 , 天下大乱 , 最需要是孔明 , 是郭嘉 , 是张良 , 是陈平 , 那些忠孝仁义不可能在短期内给统治阶级带来真实的实惠 。不论是桓玄 , 还是刘裕 , 他们最渴望的是武器 , 银子 , 人口组成的胜利 , 然后消灭对手 , 以实现权力登顶 , 只有在一统天下之后 , 陶渊明的政治主张才有可能得到实现或实施 。所以 , 只用其名 , 不用其身 , 是必然!陶渊明当然不开心 , 家里虽然无矿 , 但是有地啊 。回去吧!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