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

古代铸造青铜器的失蜡法是什么?我们所说的青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由于青铜的本身的性能 , 使得青铜不能像铁器一样 , 用敲打锻造方式进行加工 , 而是要通过将合金融化熔融状的液体 , 然后在加工成型 , 这里提到的失蜡法就是青铜铸造方法中的一种 。相较于失蜡法 , 范铸法在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史上更为普遍 , 所谓的范铸法就是用特制的泥巴根据需要制成的青铜器外形 , 做成一个空腔的陶坯 , 用600度左右的温度将陶坯烧制成陶范后备用 , 需要制造青铜器之前 , 将浇筑前的陶范经过预热后 , 再将熔融铜液注入陶范中 , 溶液冷却 , 取出青铜器 。青铜器大部分是分铸而成的 , 或称为二次铸造 , 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中 , 有的器有活动部件 , 如卣的提梁是与器连接的 , 这些是不能一次性铸造完成的 , 随之衍生了分铸法 , 就是将小部件先铸造出来 , 然后将铸造好的小件放入主范上 , 在进行铸造 , 这是范铸法的一种延伸和进步 。失蜡法是青铜铸造中另一种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铸造工艺 , 学术界一般认为失蜡法是春秋中期开始逐渐流行 , 但是见于文献记载却比较迟 , 宋代《唐会要·卷八十九·泉货》是最早记载这种工艺的书籍 , 但是存在着争议 , 另一本宋人编纂的《洞天清禄集》最早记载了整个失蜡法的工艺过程 。失蜡法工艺的过程 , 1)采用容易融化的材料 , 如黄蜡、动物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型;2)在蜡模表面有细泥浆多次浇淋 , 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 , 3)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 , 让模型硬化形成铸型 , 如果不使用耐火材料涂抹 , 也可以用范土填充 , 将蜡模空隙处填实 , 封裹成圆柱状 , 4 , 烘烤这件模型 , 是蜡油融化流出 , 形成空腔;5 , 往空腔内浇筑金属溶液 , 便可得到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现在用失蜡法复原铸造曾侯乙尊盘)上面几幅图是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馆展示的失蜡法制造流程 。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的曾侯乙尊盘、河南博物院看到的云纹铜禁都被认为是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珍品 。(云纹铜禁)rr我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 , 一把单范铸造的青铜刀开启了一个民族的青铜时代 。先秦时期青铜器大部分采用分范法铸造 , 如图:这是三范合铸青铜鼎示意图 。&安阳铸铜遗址出土商晚期分裆鼎外范失蜡法自春秋末期开始 , 发展至今沿续了两千多年 。各时期除了用料不一样 , 制作方式基本相同 , 不同的是民国以前失蜡法基本上用古法 , 一模一器 , 而现代失蜡法可以同一个模具重复使用 , 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古代失蜡法也称熔模法 , 具体做法是先堆塑泥范芯 , 阴干之后在范芯上贴蜡片(多用动物油脂 , 如牛羊油加蜂蜡 , 经常只能在天冷时才能凝固 , 所以夏天不铸造) 。在蜡型上雕刻各种精美的纹饰及复杂的镂空造型 , 各种足、耳等附件焊接好 , 烫接浇口棒、排气孔 。&明代《天工开物》插图接下来用极细的沉泥浆均匀的敷在蜡模表面 , 不使有空隙 , 阴干后用草拌泥包外层 。再次阴干后用低温烤泥包 , 令里面腊层融化从排气孔流出(蜡可重复使用) 。&明代《天工开物》插图将泥包用850度高温焙烧 , 令泥包形成陶土 。然后将泥包埋于地下向内浇注铜水 。&明代《天工开物》插图最后待 铜水凝固后打碎内外范 , 取出青铜器打磨修整 。现代的失蜡法大致方法跟古法差不多 , 只是用了石英砂、莫干石粉、刚玉粉等耐火材料 。制作方式则没有堆塑范芯这一环节 , 直接制蜡型 。&制作蜡模现场&制作好的爵杯蜡模然后用水玻璃加细石英砂刷涂蜡模 , 逐层加粗 , 形成摸壳:其后就是烤蜡、埋包、浇铸 。&埋包浇注铜水一般我们判断一件青铜器的真伪 , 除了从锈色、纹饰、铭文等方面综合判断外 , 还要看制作方式 , 如果春秋晚期以前的青铜器用的是失蜡法铸造 , 那就可以直接枪毙 。如果我们从铜器的死角抠出不是三合泥、陶土 , 而是白色的石英砂类的现代材料 , 也可以判定为现代仿品 。当然 , 目前有造假者用古法制作仿器 , 用白膏泥、黑炭泥、糯米汁、植物胶等材料一范一器完完全全做到古法 , 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任然是有破绽的 , 比如上百年上千年的自然氧化、金属内部结构的改变、纹饰的古朴等 , 所以只要多观察 , 多对比还是能让假货无可遁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