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痴

《康熙王朝》顺治帝福临真是因为董鄂妃病逝,看破红尘出家的吗?史实真相如何?顺治想出家,但一直未能如愿 。之所以想出家,有信仰的原因,也有感情的原因 。感情的原因里,也不仅仅因为董鄂妃 。我来给读者们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福临自从亲政后,对佛学很感兴趣 。顺治十三年(1656),在北京建了一个海会寺,并从南方请来了一个叫憨璞聪的和尚住寺主持 。十四年(1657)的一天,福临心情不佳,便到南苑去狩猎消闲,途经海会寺,见寺内钟声悠扬,香烟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他一时兴起,令侍卫引导寺内观赏 。谁知,他与憨璞聪一见如故 。回宫后,他立即召见憨璞聪,向他请教佛法大意 。此后,他又多次在西苑万善殿接见憨璞聪,共同讨论佛教问题 。从此,福临对佛学更加感兴趣 。他希望憨璞聪能介绍更多的高僧来北京论道 。憨璞聪便将临济宗龙池派的在世僧人一一列出,供皇上参考 。福临视憨璞聪为入门之师,特赐他“明觉禅师”的封号 。福临自从经憨璞聪的引介进入佛门后,他亲修圣谕、邀请南方的一些高僧如玉林琇、茚溪森、木陈忞、玄水呆等人到京城来 。从此在福临宫中经常是法坛高筑,谈经论道,福临渐渐沉湎于佛教之中而不能自拔 。在诸位高僧中,对福临影响最大的是玉林琇、茚溪森和木陈忞 。玉林琇是临济宗著名的禅僧,自视清高,经过福临的多次邀请方才至京 。福临对这位体貌言行超然脱俗的高僧毕恭毕敬,特请他给自已取个法号叫“行痴”’自称弟子,经常请玉林琇给他讲佛法 。后来,经憨璞聪推荐,福临于顺治十六年(1659)九月,与高僧木陈忞在北京相识 。木陈忞擅长于诗文书法,与福临很是投缘,两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天南地北 。除谈佛法外,还谈诗词书画、八股文章、天文地理、治世经典、时势人物等等,福临对他的博学多识十分推崇 。木陈忞看到当时福临的心绪时好时坏,便劝他“于事无心”,“于心无事”,“但遇大小事务,不防随机支应,事后返观 。”福临对他的话反复琢磨,似乎心领神会 。总之,自从福临结识了这些高僧之后,从性格到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性情异常地古怪起来 。顺治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的一天,福临突然宣布自已要剃发为僧,他不顾任何人的劝阻,竟自出西苑至万善殿剃发去了,一时引起了宫廷内外的轩然大波 。福临为什么要这样做?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福临的皇四子即董鄂氏所生之子,不满周岁即天折了 。福临爱屋及乌,对皇四子平时也十分珍爱,视为掌上明珠 。皇四子不幸天折,董鄂妃哭得昏天黑地,福临也悲痛欲绝 。诸臣怕皇上过分悲伤有损龙体,劝谏要以国家大计为重 。但是,福临从此心情不爽,日渐消瘦,精神不振,经常与高僧们呆在一起,对国家政务也不像从前那样勤勉了,而是得过且过 。他曾与木陈忞高僧说道:“我现在再也不能与人同寝了 。”木陈忞说道:“皇上是和尚转世,所以不忘禅门习气 。”福临听后认真地说:“我想我前身的确是僧 。如今每次来寺中,见你们住的地方清简幽静,便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他此时对个人家庭生活及国家大业都看得很淡,心灰意冷,感慨万千地对木陈忞说道:“金银财宝,妻子儿女,本来是人生最贪恋、最放不下的 。我身为君主,富有四海,对财宝向来是不在意的 。对妻子儿女也觉得如天上浮云,说聚就聚,说散就散,不那么关心了 。如果不是有皇太后在,让我一时放心不下,我早就跟老和尚出家去了 。”木陈忞听后觉得福临的想法很是危险,便劝解说:“作为天子,只顾个人修行,追求清静无为的境地是违背佛法的 。大乘教义、菩萨转换成人间的帝王或宰辅,是让他们保持国土,造福万民,弘扬佛法 。只顾自己修行是不够的,帝王、宰辅的作用要比一个出家人的作用大得多,所以皇上千万不要有出家这个念头,而置天下众生于不顾 。”福临听了木陈忞的一番话,觉得颇有道理,便将出家的念头放在一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福临最宠爱的董鄂妃因病而亡 。这对福临是个致命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气火攻心,寻死觅活,辍朝五日 。皇贵妃死后,他简直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终日精神恍惚,心不在焉 。朝廷内外诸王、公等人对他这样子都非常担忧,常常开导劝解他 。但此时,所有的劝解已无法打动他的心了,对于朝政大事也无心处置,悉听各诸王大臣为之 。他终日里与茚溪森、旅庵、山晓等僧人在一起,谈经说道,完全沉湎于释道之中 。从爱子之死到爱妃身亡,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福临连受重创,心力交瘁,万念俱灰,一心向佛寻求解脱 。他说服了茚溪森为自已剃度 。这就是福临为什么突然宣布剃度为僧的心态变化 。这一天,在西苑万善殿的正堂上,众僧穿着法衣,肃列在两旁,福临虔诚地跪在正堂前,等候茚溪森为他剃度 。正当茚溪森为他剃去一半头发时,只听得殿外有人大喊一声“住手!” 。茚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身后跟着皇太后、皇后,诸王大臣也一起跟来 。玉林琇严厉地斥责茚溪森胆大妄为,并劝皇上回心转意,暂且回宫,开始福临只是闭目不语 。玉林琇见此情形,便想让众僧徒举火将茚溪森活活烧死来逼迫福临回宫 。福临被逼无奈,只好暂且回宫 。十月十五日,福临再次来到万善殿,召见了玉林琇,此时福临身穿御服,却光头无发,两人相视而笑 。福临向玉林琇再次申明想要出家 。他说:“我想上古之人,只有释迦如来舍弃王宫而成正果,达摩亦是舍国位而成禅师之祖 。我想要效仿他们,你看如何?”玉林琇极力劝道:“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 。”并努力阐明福临应永做帝王,才能保护僧院,弘扬佛法的道理 。福临听罢大师的一番解劝,才答应再不提此事 。至此,福临求僧剃度的风波才渐渐平息下来 。两个月之后,即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到悯忠寺看他的心腹内监吴良辅剃度为僧,回来之后,身感不适,不幸染上天花 。病情日见加重,初七日,病逝于养心殿,时年24岁,正当年轻有为,风华正茂之时,却英年早逝,不禁令人惋惜 。福临一生曾虔诚地信奉佛教,几度想要剃度为僧,终未如愿 。在他临终前,他对自已的丧事立下了遗命,他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争炬法语,如善果、隆妄法喜有素,可胜此任,若森和尚不日能至,法次长于两寺,可转命也 。”意思是:“我死后要循祖制火化、行法事,如果善果、隆妄两僧能主持便由他们主持,如果茚溪森和尚过几天能赶到,他修行高尚,最好等他主持 。”皇太后同意了皇儿福临的临终遗愿,等待茚溪森来主持火化仪式 。四月十六日,茚溪森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次日正值福临的百日之哀 。四月十七日,由茚溪森主持,在景山寿皇殿为福临举行火化仪式 。茚溪森睹棺思人,对灵泣诉 。待皇灵升天之际,他转向众僧说:“你们看到了吗?皇上容颜甚为奇妙,光明遍四方 。现在正在你们大家的头顶,开天上甚微妙正法眼藏 。”意思是说皇上是佛,如今升天了 。茚溪森为福临秉炬时的法语是:“释迦涅槃,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王殿前,官马大路 。”遂投炬火化 。福临一生信佛,死后也按佛法升入天堂 。rr顺治福临同其他皇帝区别很大,他能把江山社稷看扔在一旁,出家为僧,这一点是其他皇帝做不到的,这位皇帝的性格独特,一心向佛,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顺治13年,福临在北京建了一个海会寺,从南方请来了一个叫憨璞聪的和尚当主持 。有一天,福临到南苑狩猎经过海会寺,看见去海会寺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他也来了兴趣 。来到寺内观赏,这次的到来,他与憨璞聪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宫后,他立即召见这位和尚,向他请教佛法 。回到宫中,福临又多次接见他,一起探讨佛教问题 。顺治福临一生有19个妃子,其中董鄂妃是他最宠爱的,1656年年纪 。十八岁的董鄂氏嫁给了19岁的顺治福临,这也是福临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候,一年后,董鄂氏生下了四皇子,这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福临把四皇子似为掌上明珠,但好景不长,四皇子出生108天就夭折了,董鄂氏为失去爱子哭的死去活来,福临内心也是脆弱的,爱子的离世给他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顺治17年,董鄂氏因病而亡 。死时不足22岁,和顺治只有四年的婚姻 。爱子和爱妃在短短的两年相继去世,使顺治连受重创,此时他万籁俱灰,只能向佛寻求解脱,寻找一丝安慰,此时他已下决心剃度出家为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