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共同强调一个“静”字,但何为“静”?静为德,静为道,静为知,静为法,静为律,静为识,静为思,静为耐,静为和,静为稳,静为安,静为息,静为观之而定取夺存生之 。rr“静”字是华夏传统文化之精髓之一,儒释道三家对其有着不一样的诠释 。儒家之“静”,内省、致中和儒家追求的是圣贤人格,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便是“静坐”,已达到“内省,致中和” 。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提倡的至圣人格追求,一者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二者便是“静坐”下来,反省自身之得失,即“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此谓“自省” 。关于致中和,《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可见,“致中和”乃儒家之最高境界,是君子必须遵循去用一生追求的准则 。“喜怒哀乐”属于“情”,“喜怒哀乐之未发”则属于“性”,性无善恶,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都是说的儒家的中和之境 。这一切的体验都需要“静坐”去体悟,因此,宋明的儒学大家都是“静坐”的倡导者 。道家之“静”:坐忘、体道《道德经》中有:“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等论述 。道家创始人老子言简意赅的《道德经》中出现的如此频繁,可见“静”在道家之分量 。庄子的《齐物论》开篇便描述“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即“静坐”,子綦静坐后,忽然对天长嘘,子游问其原因,子綦答曰“吾丧我”,也就是说子綦通过“静坐”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只有“忘我”,才能心无执着,与万物融为一体 。庄周梦蝶,蝶变庄周,便是这“与万物融为一体”之境 。因此,道家静坐之核心为“忘我” 。释家之“静”:去执、修慧佛家的“禅坐”、“打坐”,即是“静坐”的另一种说法 。佛家之静坐,要诀便是“空”,即空化外物,可获得宇宙之大智慧,进入“佛”之境界 。佛家之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自觉为智慧,觉他为慈悲,觉行圆满为悲智双运、圆融无碍 。这一切皆以“开悟”为基础,而开悟之关键,则是“静坐” 。佛经在“开悟”之后,智慧的落实还要靠“行愿大千”完成,即“空化外物”后,重返人间,切实实践,方能修得正果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御三家是什么梗出自哪
- 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统一 儒道佛三家这样的思想你怎样看待
- 谈谈儒道佛的三家思想和主要内容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
- 三家分晋时间
- 记者探访北京地铁首批三家便利店:在每日1000万通勤消费新场景中谨慎探索
- 互联网造芯:涨薪50%抢人,应届生拿下BAT三家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