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三家思想如何统一 儒道佛三家这样的思想你怎样看待


今天悲痛欲绝,看透了人性,偶看内业,我想运用内业的人性知识,浅谈儒道佛三家思想 。来分析一下儒道佛的思想,看看会是个什么样的境界 。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范围都很广博,逐一去分析当然是难做到,我们就主要的几个问题来讲讲 。
儒家的选《大学》和《中庸》,道家选《道德经》,佛家选《金刚经》 。
从儒家《中庸》开始吧; 中庸这个词怎么解释,先不论他,看里面内容再定 。中庸里面重要的一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一句话搞明白了,中庸也理解的差不多了 。那么,“喜怒哀乐之未发”这句子中,什么东西要不发;为什么要不发呢!“发而皆中节”这个节指的是什么;怎么来“中”这个节 。做到不发和中节,怎么就做到天地位,位就是定位,,怎么可以就“育万物”了呢! 。这些问题要是不弄明白,不仅是中庸读不好,恐怕对整个儒家思想的理解上都会出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内业的知识来解释 。
内业里面有重要的一句话,“精不现,证不丑” 。意思是讲,当对外界有感应的时候,第一时间要先审视所感应的事情 。不要用自己以前怎么想或怎么做来干扰自己对外界的认识,这样,心就不会跟着别的东西跑掉,时刻保持自己本心 。这样心就会很好的发展,在现实中,人看问题,一般都会采用自己过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那么,就是精现和证丑了,所以要尽量避免 。
我们再来看中庸里面的这句话 。“喜怒哀乐之未发”,这个未发,不仅仅是说喜怒哀乐,人对外界有感应了,都要做到不发 。简单的说就是“含而不发” 。这样做到了,才可以对所有的事情做到正当处理 。那么为什么要不发呢!按照内业的观点,上面说到的,“精不现,证不丑”,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要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这一般都做不到,就是说都想到自己以前是怎么处理的 。用过去的方式来应对问题,这么一来,那么自己的本心不就没有思考吗,本心就没有神气的凝聚,就是心被别的东西带走,本心就没有得到发展,人就会出问题 。
讲到这,再来看为什么要“不发”, 当自己用过去的方式来处理外界的感应的时候,是不好的,所以要停止住 。停止了,就是“不发” 。就会返回到感应到的问题上,并且思考这个问题,这样神气就会凝聚而增强 。
再来讲“发而皆中节”,节,指的是什么,用唱歌打比方,就是音乐的节奏 。不合乎歌曲的节奏就唱错了,放到社会总的来说,节就是事情的节奏 。暂且就这么理解了,明白这个意思就好 。那么怎么来做到合乎事情的节奏呢!上面已经说到不发了,就是感应到问题存在,结合过去的方式,停下来,思考明白,是不是以前的方式可以解决,返回到事情的本身,看看当时的环境,做出合乎事情本身节奏的判断 。这样神气就会凝聚而增强 。也就是说,通过思考来达到“中节” 。
含而未发、发而中节,合起来解释,就是内心遇到问题,要停止住,返回事情本身和当时的环境,再去审视明白,事情是啥样就啥样,做出适当的认识 。
那这么做到了,怎么就“天地位”了呢!天地位,是天地间任何事物都找到恰当的位置,万事万物都有恰当的位置,天地就有位置了 。把事物的个性认知明白了,也就是找到这个事物的位置了 。
枪就是枪,刀就是刀,各做各自该做的事情,就是位置的意思 。如果有人说他家门口的麻雀可以说人话,他家的汽车可以两个轮子站起来跑,那肯定是认识错误,让人不知所以,就不能定位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