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节气,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节气,所以两者之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
时间:
含义: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字在这里是开始的意思,也是天气由凉转冷的转折点 。
冬至:代表冬天的极致,“至”字在这里是极致的意思,这时的天气将变得非常寒冷 。
气候:
立冬: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个时候水已经可以结成冰,土地也可以开始冻结,立冬后,像野鸡这样的大鸟已经不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
冬至: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区别,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习俗:
立冬:立冬的习俗主要是迎冬、贺冬 。立冬补冬,吃的是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等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
冬至:冬至进补,吃的是饺子、滕州羊肉汤、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等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在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 。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而广东潮汕的则有吃冬节圆的习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