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当然是山东茱萸 。因为王维在诗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欣赏这首七言绝句,诗人于朴实中见真诚,寥寥四句二十八个字,便把佳节时分思念亲人的情绪,渲染得跃然纸面,呼之欲出 。足见功底深厚,情深意长 。独在异乡为异客 。首句便有别异常,表现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神奇功夫 。一般情况下,诗词中很忌讳同一个词在同一句中反复出现,因为这容易造成呆板,迟滞的效果,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缺少愉悦的感觉 。而诗人反其道而行之,“异”乡“异”客连续用了两个异字,不但没有产生不良效果,反而产生了加重语气深化情感的功效 。足见作者的自信和修辞的功夫非同一般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二句已经成为千古佳句、金句 。诗人到了重阳节,远在山西思今山东的亲人,随口吟出了这句名言佳句 。这佳句一直流传至今 。我们今天每逢节日,仍然喜受用这句诗词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七个字既没有典故,也没有其它所指,朴朴实实,浑然天成 。由此不能不让人佩服诗人的天赋 。回想我们在学习写诗过程中,往往冥思苦想,苦寻佳句 。殊不知,佳句就在朴实无华的口语当中,关键还是我们对意境的抒发没有理解到位,停留在为写诗而写诗的误区当中 。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言:汝今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遥知兄弟登高处 。这句就涉及到诗题了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民间有登高远望的习俗,并采回茱萸佩插在身上,有祈福避邪之效 。到了重阳节,诗人自己远在山西,自然而然想到了远在山东的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我远远的知道兄弟肯定会登高望远了 。七个字还是朴实无华,把思念兄弟之情化成一幅画面呈现眼前 。合辙押韵,顺理成章,似行云流水,口语流畅,仿佛唠家常一般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的高潮来到了:我知道兄弟在重阳节已经登高远望,也采回了茱萸佩插在身上,但登高的人群里,唯独少了我一人啊!思乡之情,思亲之情,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王维在高高的山上,遥望家乡,思念亲人的画面 。同时也勾起了读者在节日来临之际,颇有思亲同感的情绪 。纵观全诗,语言朴实,通白晓畅,情绪真诚,栩栩如生 。至于题主所问,诗中所提的茱萸,是否是山东茱萸 。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诗人所忆是山东的兄弟,山东的兄弟重阳节登高采茱萸,毫无疑问就是山东的茱萸啦!rr唐代大诗人王维著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诗人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所作,表达他在重阳节思念兄弟的深情 。这种深情幻化为兄弟缺我之憾恨,因而深切动人 。吴茱萸枝叶果实图诗中茱萸应是吴茱萸,它是一种芳香植物,古人过重阳节有头插茱萸或佩茱萸囊以避邪气的习俗 。人们沿袭古风,每逢佳节必之与家人一同头插茱萸,以招徕吉祥,驱逐杀秽,并成为"辟邪翁” 。《本草纲目》称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辟邪去灾 。”吴茱萸植株图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落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为温里类中药 。性味辛、苦,热 。有小毒 。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含挥发油、吴茱萸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 。吴茱萸又称越椒、艾子 。有特殊的香气,辛热燥烈,气味走散,可辟邪驱祸,因而民间传统在盛大的节日里佩带 。另外还有一种名叫山茱萸,是小乔木山茱萸成熟果实 。色通红 。为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敛汗回脱等作用 。为补阳药类 。并非王维诗中佩带的茱萸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并感谢点赞 。未经允许,不得抄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