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既然是“凡所有相 , 皆为虚妄” , 又为何要“降伏其心”?因为相从心生 。就这一句话 , 夠你参一辈子的……rr既然是“凡所有相 , 皆为虚妄” , 又为何要“降伏其心”?这个问题之所以没人回答 , 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实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在理论过程中又不会形成的问题 。有些回答问题的人 , 大多会从引申理论的角度上去找答案 , 或者试图直接去搬运金刚经 , 结果就照成了两个感觉:第一个是:这个问题有点不知所问?第二个是:这个问题前后颠倒了 。这倒是一个好的问题 。假使读我们文章的读者 , 都是有一定佛学基础的 , 那么我们就能用一篇比较简单的文章说明白 。“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 即见如来 。”这段话一般不作多余解释 , 也很容易理解大意 。虽然这段话探究起来也可以注解成半本书 , 但只从句面上理解也不会差太多 。我们知道 , “即见如来”这个境界是可以理解为 , 最高追求或者终极目标和圆满 。也就是说只要见诸相非相 , 就可以达到了 。就这么简单吗?把这句话方便点、通俗点的理解成修行过程中必然会遇见的三个境界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就是这个字面意思 , 我们都能理解这个层面 。物理科学都发展到如此的地步了 , 这层认知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 一切如梦似幻 , 因缘聚合消散都是不真的虚妄之相 。若见诸相非相;不是这个字面意思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接;这就是需要降伏其心的地方 。因为凡心总是不断地攀缘 , 不断地惯性和发散 , 不能纯净的认知佛的本意 。所以我们这里需要降伏其心 。即见如来 。就是这个意思 , 也不是这个意思 。“如来” , 是你正确按照前面1和2之后得来的 , 你不要看到“即见如来”这四个字 , 立即就先在思想中去立这个如来是什么的相 。不知道和困惑就对了 。继续往下看 。继而就用这个文章的格式和次序来引导这个问题 , 我从1的境界开始进入2的境界了 。按照我们的心性逻辑 , 既然我们理解了都是虚妄之相 , 那“诸相非相”里的非相背后 , 必然就蕴藏着真相 , 我们会惯性的推导出只要寻找到非相背后蕴藏的真相 , 或本源 , 那就能到达3的境界 , 即见如来 。这里需要-------------当头棒喝!你一旦这样想了 , 你就偏了 , 执着了;就等于在非相之上试图寻求一个真相 。你要理解佛学大的辩证法 , 才能做好这个1和2的转接 。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是一重否定 。若见诸相非相;不是二重否定 , 是否定之否定 。要斩断这个无限循环 , 才是即见如来的条件 。1和2的命题之间不是空无一物 , 更不是只隔着一个逗号 , 两者之间可能是无限大无限远的距离 。1和2之间包含了1.1 1.11 1.111 1.11112等等等等 , 一念生则万念起 , 一旦陷入这个1和2的转接之间 , 是永远走不出来的 。一旦去探求非相之外的相 , 就立刻坠入了这个1与2之间里出不来了 。你知道的越多 , 你不知道的就越多 。这不仅是个哲学问题 , 在佛学里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假如已知是一个圆 , 那么未知是圆边境之外的东西 , 已知的圆越大 , 边境外未知的也越大 , 就是这样的 。所以 , 当即立断 , 就需要降伏其心 。在学习这个过程中 , 降伏其心 , 不是位于经的哪个位置 , 哪个段落 , 是始终需要贯穿全过程的 。不能降伏其心 , 就是理解了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也无法进入到诸相非相的领域中来 。半夜看到你的问题 , 也是缘分 , 认真回答你 , 希望能有所帮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