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现代简短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现代文明礼仪的故事中国现代简短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现代文明礼仪小故事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有采访人员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 。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 。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 。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 。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 。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 。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 。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 。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 。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 。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 。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 。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 。”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 。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 。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 。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 。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 。”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 。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 。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 。”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 。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 。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 。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文明礼貌,重在表现 。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 。【现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