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经典小故事

经典的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有哪些?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 。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 。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 。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 。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 。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 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 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文明礼仪经典小故事】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