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溺水的治疗( 六 )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支持,最佳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如果能够及时地成功插管并使用气囊人工呼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他方法有口对口(或口鼻)人工呼吸、挤胸人工呼吸、抡臂人工呼吸等 。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效果最好 。注意:如果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感到阻力很大,难以将空气吹入患者体内时说明呼吸道不通畅,此时则要采取通畅呼吸道的措施,如清除口中的泥沙及杂草,让患者采用心肺复苏体位等,然后再实施吹气 。
(5)无心搏患者的现场急救--心肺复苏 。
(6)在实施心肺复苏前是否需要为患者控水的争议 控水也称为排水,是指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先要把患者体内的水排出的措施 。复苏前是否先要控水?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在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科书、一些科普资料和媒体都在宣传控水是抢救淹溺患者的第一项措施,但这种做法在当前的医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正如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的那样:"没有证据表明呼吸道的水与其他堵塞物相同,因此不要浪费时间去清除它 。"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控水呢?①如何控水? 使患者成为头低臀高位:迅速抱起患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下垂,尽快倒出肺、气管和胃内积水;也可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压其背部,使气管内及口咽的积水倒出;也可利用小木凳、大石头、倒置的铁锅等物做垫高物 。在此期间抢救动作一定要敏捷,切勿因控水过久而影响其他抢救措施 。以能倒出口、咽及气管内的积水为度,如排出的水不多,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②目前主张不用在心肺复苏前控水的理由 无水可控:对于干性淹溺来说,患者因声门闭锁没有吸入水,因此无水可控 。对于湿性淹溺来说,从发病率来看绝大多数的淹溺者属于低渗淹溺(淡水淹溺),这部分患者即使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也已经进入血液循环,加之根据呼吸道体积的计算,呼吸道如果灌满水分,充其量也就150毫升,而这点水根本不值得控 。正如2005指南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的那样,"进入淹溺者呼吸道的水量通常不是很多,而且少量水也会很快被吸收",故对于已脱离水体环境的淹溺者来说,呼吸道的水并不是阻碍呼吸道的严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平时控出来的水是胃里的水,而胃里的水不需要排出 。控水伤害:很多文献报道,控水时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堵塞呼吸道,还可以导致肺部感染 。实施控水措施势必使心肺复苏的时间延后,进而使患者丧失最佳复苏时间 。
总之很多医生认为抢救淹溺患者时无需控水 。不必尝试应用各种手法(包括通过体位倾倒呼吸道的水、快速挤压腹部或海姆利克手法等)去除进入呼吸道的水分 。但到底哪观点更有道理,目前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也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持 。本文作者认为海水淹溺还是需要首先控水的,因大量海水存在于患者的呼吸系统不但不利于复苏,还能造成肺组织伤害,应该将其排出,而淡水淹溺则无需控水,应该争分夺秒地展开心肺复苏术 。
4.院内治疗
进入医院后的处理包括进一步生命支持 。所有近乎淹溺者应收住监护病房观察24~48小时,预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1)一般治疗 ①供氧 吸入高浓度氧或高压氧治疗 。有条件可使用人工呼吸机 。②复温及保温 如患者体温过低,据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 。③心电监护 溺水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故心电监护不可或缺 。④护脑措施 缺氧可以对大脑产生伤害,故护脑措施十分重要 。有颅内压升高者应适当过度通气,维持PaCO2在25~30mmHg 。同时,静脉输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 。⑤易消化饮食 最好给予高营养的半流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