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个时辰到底分为几刻 古代每个时辰有几刻( 二 )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五个时刻,那么这样算来,一天就是共有六十个时刻了 。然而许多古籍却记载,以漏计时共有百刻,《礼记》中记载了一个官职,叫“挈壶氏” 。根据古籍的记载,挈壶氏就是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 。《说文》记载:“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 。”《灵枢·五十营》:“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配合干支纪时的分刻制和漏壶纪时的分刻制是不一样的,最起码目的就不一样 。干支纪时是由历法规定的,配合干支纪时的分刻制是为了更加详细精确地表达干支之时 。漏壶纪时只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纪时的手段,并不是历法的规定,配合漏壶纪时的分刻制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季节昼夜的长短,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漏壶刻漏的标记有一百个,按照季节的不同,昼夜所占的刻度数就不同 。在夏至的时候,昼长夜短,白天占60个刻度,晚上占40个刻度 。到了冬至的时候,昼短夜长,白天占40个刻度,晚上占60个刻度 。那么春分、秋分时,昼夜均等,故各占50个刻度 。
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 。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不同的季节,昼夜长短不同 。干支纪时以春分、秋分之时为标准分昼夜,不考虑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差异 。为了精确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古人便以漏壶纪之,以分昼夜 。汉代,夜漏尽则天明,故击鼓以示新的一天开始,催人奋进;昼漏尽则夜临,故鸣金以示一天已结束,教人休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天道也 。古人在以漏壶分昼夜的同时,并未抛弃干支纪时,而是仍以干支纪时为基础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寒山寺的钟声大概就是夜半三更的报时声吧?诗人因愁苦而不能入眠的时间正是这夜半三更本该熟睡的时候 。子正12点整,正是这夜半三更的正中时间 。综上可断,三刻在中,前后各二,一个时辰分为五刻,当是古人时辰分刻的真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