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文章插图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雨心
农谚有云:“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 。”意思是说在节气立秋,就在“三伏天”之中,而立秋过后还有一伏 。看来,想要凉爽的天气,并非那么容易 。
8月7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就那么悄无声息的降临了 。虽与炎热的气温相比,真正的秋天似乎还有很远才能到来 。但细细观察之下,在自然界中,万物悄然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秋天的脚步已经缓缓而至了 。
据《历书》记载:“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表明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而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根据主要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 。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 。同时,立秋也是古时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 。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而在古代,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所以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有许多关于立秋的习俗 。首先是祭祀,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记录了在立秋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 。
《梦粱录》
到了宋代,这个迎接秋天的习俗变得更为风雅 。据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记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候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意思是说,在立秋之日,皇宫内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 。
此外,戴楸叶也是立秋的习俗 。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立秋》一诗中,就写到了:“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 。”大致因为“楸”读音同“秋”,所以古人把戴楸叶之行为,寓为迎接秋天 。
在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里,对佩戴楸叶有更详细的记载,文中写道:“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争买,皆剪成花样戴之 。”同时,《梦粱录》也记载到:“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
说到立秋的习俗,自然少不了关于饮食 。据悉,立秋有“咬秋”的习俗,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而“咬秋”寓意夏日酷暑难耐,时逢立秋,要将其“咬住” 。
而“咬秋”,在某些地方也称之为“啃秋” 。在1935年出版的《首都志》一书中,有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
夏日炎炎,但也有习习凉风 。立秋已至,意味着“三伏天”已经快走到尾声 。虽说暑气将退,但别忘了还有“秋老虎”的存在 。大概要等到节气白露到来,才能迎来真正的“秋高气爽”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