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有哪些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有哪些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有哪些
1 定性诊断
血瘀证定性诊断是判断是否有血瘀证的诊断,血瘀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离开经脉的血液停留于体内”,其二是“血液运行不畅瘀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内”,两层含义间没有质的区别和绝对的界限,但有轻重程度的不同,血瘀证的上述概念在国内外已广泛普及,不宜对其改动,为使概念清楚,便于研究和交流,可将第一层含义称为瘀血证,第二层含义称为血淤证 。血瘀证的定性诊断标准一直是血瘀证诊断标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难形成金标准的问题,1988年的广州会议标准和血瘀国际标准在特异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今后解决 。
2 定量诊断
对血瘀证加以分层量化,即是根据血瘀证病情的轻重分轻、中、重或用数字代表的数个层次,以利于相互交流和判断病情、判断疗效 。血瘀证的定量诊断在《伤寒论》中已具雏形,将血瘀类疾病区分为瘀血、蓄血、干血、干血劳、疟母、徵积等 。随着中医现代化和与国内外研究交流的广泛开展,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日本寺泽捷年氏[3]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血瘀证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重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提出瘀血证的评分标准 。它的项目有:眼圈着色、颜面黑色、肌肤甲错、口唇暗红、齿龈暗红、舌质紫暗、细络、皮下出血、手掌红斑、脐及脐旁压痛抵抗感、回盲部和季肋部压痛抵抗感、痔疾患、月经障碍 。综合判断结果以20分以下为非瘀血证,21分以上为瘀血证,40分以上为重度瘀血证 。该诊断标准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但缺点是过分重视腹证的诊断 。我国王阶等[5]提出了血瘀证诊断的记分标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202例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出现率最大的症状体征依次为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皮下瘀血、脉涩、病理性肿块、黑便等,血液流变学检查中以全血黏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等对血瘀诊断的出现率大,对以上临床表现逐一评分,提出了血瘀证记分标准 。该标准的特色是:⑴项目较多;⑵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指标同时纳入诊断标准;⑶血液流变学指标得以具体化 。其后王阶等[6]检测170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探索其对血瘀证的贡献度,结果贡献度的顺序为:内皮素>血红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一氧化氮 。说明内皮素、血红蛋白、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影响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功能 。标准化的中医证候应该由经过标准规范且量化研究的症状、体征和客观指标构成,多中心(4~5家)、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对丰富和完善血瘀证的证候诊断有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思路,北京、云南、福建三地联合进行了血瘀证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的研究[7],方法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5种疾病在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诊断标准,然后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最后建立程度分级标准 。结果:血瘀证量化诊断标准为15分;量化诊断标准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在80%以上,同以往建立的各种形式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相比,新建立的血瘀证量化标准有以下特点:(1)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果,结论更客观;(2)统计严谨;(3)相关因素赋分合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