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的定义 斑疹伤寒的病因


斑疹伤寒的定义 斑疹伤寒的病因

文章插图
一、斑疹伤寒的定义
斑疹伤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 , 经体虱传播 , 以冬春季为多 。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 , 以鼠及鼠蚤为媒介 , 以夏秋季为多 。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 。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 , 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 , 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后者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 , 由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 , 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为5~21天 , 多为10~12天 。表现有起病急 , 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 , 尤以腓肠肌明显 , 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 , 甚至昏迷 。
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 。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 , 以后可变为出血性 , 并有脾肿大 。地方性斑疹伤寒上述表现较轻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流行、有虱寄生及叮咬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 。确诊可作血清学检查如外斐氏反应等及立克次氏体分离 。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特效 。预防采取以灭虱、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
二、斑疹伤寒的病因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 , 大小为(0.3~0.6)μm×(0.5~1.5)μm , 革兰染色呈阴性 , 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 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在涂片染色镜检中 , 于细胞质内 , 尤其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 常于胞核的一侧可见呈团丛状分布的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呈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 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为8h 。
在多种实验动物中 , 小鼠最为易感 , 多于腹腔接种后7~9天发病 , 第10~15天死亡 。当小鼠发病或死亡后 , 可于腹水、肠系膜、腹膜、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涂片或印片中发现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其中以腹膜和肠系膜印片的检出率较高 。
此外 , 还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后孵育的方法分离斑疹伤寒病原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还能寄生于多种培养的细胞中 , 如原代鼠肾细胞 , 原代鸡胚细胞 , Hela细胞等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对人具致病力的立克次体中抵抗力最弱的一种 , 有自然失活、裂解倾向 , 不易在常温下保存 。
它对各种消毒方法都很敏感 , 如在0.5%苯酚溶液中或加热至56℃ , 10min即死亡 。于37℃ , 放置2h后 , 其感染细胞的能力即明显下降 。在感染的鸡胚中 , 4℃可保存活力17天 , -20℃可保存6周 。在感染的细胞悬液中 , 用液氮可保存其活力1年以上 。
三、斑疹伤寒的主要体征
1.焦痂与溃疡为斑疹伤寒之特征 , 可见于70%~100%患者 。人被受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 , 局部随后出现红色丘疹 , 不痛不痒 , 继成水疱 , 然后发生坏死和出血 , 随后结成黑色痂皮 , 称为焦痂 。其边缘突起 , 周围有红晕 , 呈圆形或椭圆形 , 大小不等 , 直径可为2~15mm , 多为4~10mm;痂皮脱落后即成溃疡 , 其基底部为淡红色肉芽组织 , 起初常有血清样渗出液 , 随后逐渐减少 , 形成一个光洁的凹陷面 , 偶有继发性化脓现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