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尊师的故事

鲁迅与老师的故事800字尊师的故事尊师的故事 50字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有什么样有趣的故事?他都教会了鲁迅什么?藤野先生(1874-1945)是鲁迅的老师,他具有严谨朴实、诲人不倦的师德和正直无私的品格 。这里说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1904-1906年鲁迅在仙台医专学医,藤野教鲁迅神经学、血管学等六门课程 。他不仅教鲁迅学日语,还定期为鲁迅细改笔记,使鲁迅十分“不安和感激” 。他见鲁迅住很差的客店,就为他另找一处 。在他关爱下,鲁迅日语和学业都有长进 。藤野先生帮助中国强盛起来的行为,却被日本学生诬为漏题、偏袒鲁迅 。他不予理睬 。他早就具有民族友好思想,早年读过中国许多古籍,钦佩中国文明,敬慕华夏民族英雄 。后鲁迅弃医从文,向他告别,他深感惋惜,赠鲁迅一张题着“惜别 。谨呈周君”(鲁迅原名周树人)的照片,要鲁迅回赠一张,并嘱经常通信 。分手后,鲁迅一直思念并铭记这位恩师 。其照片始终挂在鲁迅书房;他订正的三大本笔记也被珍藏,他的形象始终鼓舞鲁迅战斗 。鲁迅回国后,历经“五四”落潮的苦闷彷徨,加以恩师地址不详,就不曾通信 。1926年鲁迅以思念、景仰和歉疚之情,作《藤野先生》 。1934年鲁说此时倘去日本,当局即便让他登岸,也会派便衣盯梢 。适逢日本增田涉和岩波文库分别翻译、出版《鲁迅选集》,分别征求鲁迅意见 。他多次叮咛译出补进《藤野先生》,借以探询恩师消息 。1935年又通过山本初枝夫人打听藤野下落,未果,翌年,鲁迅怀着未能探望恩师的歉疚与世长辞 。其实藤野还健在 。只因仙台医专改为医大,校方借口其学历不合要求,把他由教授降为讲师,后指令他辞职 。他到东京进修后回乡开诊所 。1935年,日本第四高等学校一老师发现恒弥即藤野长子,就寄《鲁迅选集》给藤野看,他看到扉页鲁迅照片惊喜赞叹,对侄儿、大阪大学教授恒三郎说:“从我学生里飞出这样的伟人也真令人高兴啊!”1936年采访人员采访藤野,把一张报道鲁迅逝世的照片给他看,他悲痛万分,双手颤动高举照片,后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六字,向采访人员倾诉一桩桩往事,采访人员发表《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医师访问记》,说他慨叹索居农村,极端闭塞,还说“如果早知道他在生前很想知道我的消息,我若给他去信该会使他多么高兴啊!”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藤野晚景十分凄凉 。45岁丧妻,续弦后生恒弥兄弟,可他俩先后当了太平洋侵略战争的炮灰 。藤野夫妇过得十分困苦 。1945年8月,他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2岁 。临终叮嘱请许广平为他题写“惜别”墓碑 。1956年其故乡建一座碑,碑上临摹他题赠鲁迅的“惜别”二字 。1960年仙台建鲁迅纪念碑,郭沫若题“鲁迅之碑” 。碑文铭刻鲁迅留学仙台一事及对鲁迅的赞颂 。1961年许广平应邀参加揭幕典礼并讲话 。1964年藤野纪念碑建成,基石铭刻许广平题“藤野严九郎碑” 。1976年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逝世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鲁迅展览会”首先在仙台开幕,鲁迅儿子周海婴作为代表团顾问抵日,藤野侄儿恒三郎与之会晤交谈 。前代终生未竟的遗愿,40年后由他们后代来实现 。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师生情堪称典范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 。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 。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摘自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二、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 。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采访人员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 。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摘自《心随东棹忆华年》,1976年11月7日《人民日报》)三、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摘自《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四、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方法(颜雄)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近年来在教学和研究中论争颇为热烈 。有说主要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演变为线索,爱国主义好比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主题不在写藤野先生;有说主题思想即是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次要的;有的将此二者等同一律,认为主题思想既是歌颂藤野,又是记叙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的 。任何作品的主题,都是和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寓于一定的题材之中的 。《藤野先生》的题材,总起来说,就是作者留学仙台期间的生活片断,包括:初到仙台的生活状况;与藤野先生相识和先生帮助自己修改讲义的情形;学习期间两件难忘的事:试卷风波和“电影”事件,还有“惜别”等等 。结论得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引出来 。且让我们沿着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吧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樱花烂熳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反以标志着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辫子”为荣、浑浑噩噩的“大清”牌纨绔子弟的丑恶表演,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本来值得去买几本书的,却也被他们弄得一团糟!鲁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那样乌烟瘴气 。失望、痛苦、厌恶、忿怼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种种萃于一身的复杂心绪,都包容在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 。远大的抱负与灰色的环境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得不离此他去了 。所以,“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跟令人生厌的东京告别,一到仙台,颇受了“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还有教职员为食宿操心;当然,更使他高兴的,是从此“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了 。就在这时,鲁迅认识了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先生 。以上,写的是与藤野相识之前,自己的生活环境与思想状况 。接着,便转入记叙的重点:直接写藤野了 。作者通过初见时藤野的相貌、穿着、声调,尤其是为“我”添改笔记、修正血管画图和鼓励“我”大胆解剖尸体等真切感人的细节描写,正面赞颂了藤野先生朴实厚道、待人以诚、忠于学术、潜心研究等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 。藤野对“我”的关怀,表现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特点,与前面所写的以“物以希为贵”为出发点的职员们,形成一种对照 。这之后,具体地叙写了仙台经历中两件终生难忘的事件:试卷的风波和电影的教训 。这两件事可以说是“穿插”的;但绝非与写藤野“无关” 。这里用受了狭隘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毒害和嫉妒心很重的部分日本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品德,通过对比,藤野的形象显得更高大了 。时事影片事件的侮辱和刺激,从此“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毅然决然弃医从文,这样自然只好与藤野先生“惜别”了 。“惜别”这个细节,写得格外婉切动人,学生的“慰安他的谎话”和先生的凄然的叹息,以及接受邀约,赠送相片与临别叮嘱等等,有限的文辞之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情!离开仙台之后,仍然没有离开写藤野先生,不过改变了角度:写先生对“我”的影响,写“我”对先生的眷念,写“我”从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汲取的“勇气”和力量 。——总之,写了埋藏在“我”心中的“永久的纪念” 。可见,全文实如标题所示,自始至终是写藤野先生的 。歌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全文依照与藤野相交的经过记叙,自然地形成三大部分:结识藤野之前的情况,结识藤野之后的种种,与藤野惜别以后的怀念 。文章是顺着到仙台之前、到仙台之后、离别仙台之后的时间次序记叙的 。然而,这篇作品在思想的容量上,比上面说的要丰富得多,它的主题思想也不止于对藤野个人的赞颂和怀念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索一下:藤野先生为什么能如此关怀爱护一个中国学生?是什么力量决定了鲁迅与藤野之间如此深厚的情谊?形成这种情谊的根基是什么?为什么鲁迅对藤野先生特别感激在心?我以为这是作品所告诉我们的更为深刻的内容,是作品的主题开掘得更深之所在,自然也就成为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更需探究的地方 。作者在严谨的结构和精练的文字里,偶或直接点明,更多是委婉透露:藤野对鲁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和尊重,或者不妨说,是鲁迅的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了、感动了藤野先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