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英文怎么说 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二 )


三、糖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 , 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 , 大多<30岁 , 起病突然 ,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 , 血糖水平高 , 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 , 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单用口服药无效 , 需用胰岛素治疗 。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 , 肥胖者发病率高 , 常可伴有高血压 , 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 。起病隐袭 , 早期无任何症状 , 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 , 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 , 晚期低下 。
糖尿病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 , 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 , 餐后血糖迅速上升 。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 , 急性感染、创伤 , 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 , 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 , 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 , 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 , 除血糖升高外 , 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 , 不难鉴别 。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 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 自我监测血糖 , 饮食治疗 , 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如何控制糖尿病 , 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 , 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 , 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 。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 , 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 , HbA1c小于7%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 , 运动 , 降低体重等治疗后 , 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 。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 , 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 。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 , 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 , 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 , 使体重逐渐下降 , 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 , 创伤及大手术期间 , 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 , 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 , 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 , 早产、死产发生率高 , 故应严格控制血糖 , 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 ,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 , 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