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热射病多少人 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去年全国热射病多少人 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文章插图
一、去年全国热射病多少人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
而小博搜索了一下近日的新闻,一看全国各地竟然都有因热射病(中暑)而死亡的人.....
热射病患者很易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 。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 。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 。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
二、如何治疗热射病呢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 。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 。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 。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 。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 。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压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 。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三、如何预防热射病呢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 。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 。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 。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 。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 。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