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咸味糖与太妃糖是最好吃的糖 海盐太妃糖是甜的还是咸的( 二 )


工厂有个技工学校,新员工就直接到技校报到 。弟弟学习成绩好,能力又强,被选为班长 。技校毕业后,他分在搪烧车间,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技术工人 。
流水线平时二班倒,忙的时候也会三班倒 。搪烧车间是高温车间,平时搪烧炉膛边温度最起码有四五十摄氏度,人只要站一小会儿就汗流浃背,更不要说用双手夹住钳子把很重的生坯脸盆在加满料的搪烧炉里滚动了 。弟弟吃了很多苦,但他回家从来不说 。他平时很喜欢看书和练毛笔字,还常常翻看高中时期的书,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到大学上学 。
1977年底,恢复高考的喜讯传来时,他们这批技校生因政策原因,毕业后需服务单位满两年方可报考大学,所以弟弟就只好等待 。
后来四川有一个研究所通过轻工部到上海招生,弟弟闻讯后非常激动,马上到厂领导那要求参加选拔考试,不料当时一位小领导以种种理由拒绝他的要求,还让其他人盯住他劳动 。当我知道情况后,在截止日前两天,冒着酷暑换了两班公车赶到工厂,求小领导让他放弟弟去参加考试 。
后来总算有一位大领导看我们姐弟这么强烈要求读书,同意他去参加考试,不过毕业后必须回工厂 。
谢天谢地 ,弟弟顺利通过选拔考试,到四川那个研究所大专班上学了 。毕业后,弟弟回到工厂,学以致用,后来还当了工厂的技术科长 。再后来因为产业调整,工厂也一再压缩流水线,他就辞职了,与发小开始创业,从头做起 。直到退休时已经是一家全国连锁企业的高管 。
我与弟弟从小感情就好,两家也一直有走动,前几年还搬到了同一栋楼房,弟弟住楼上,我住楼下,计划着一起共享幸福安逸的晚年 。
如今几十年过去,家里那个印有搪瓷七厂弟弟工号的茶杯我一直保留着,每年夏天用这个大号茶缸泡大麦茶喝,最好不过了 。
1975年,弟弟郑修南在上海搪瓷七厂技工学校门口 。
一直保留着的印有搪瓷七厂弟弟工号的茶杯 。
我下乡那天是1972年的1月12号,天阴冷阴冷的,母亲不舍得我到海边受冻,给我找了一件父亲旧的铁路呢子制服罩在我旧棉袄外面充当大衣,又找了一条旧的蛮长的黑色围巾给我围着挡风 。哥哥帮我把被子和脸盆以及一个很小的旅行包送到学校,开始我为时四年的知青生涯 。
一车没读过几天书的,仅有初小文化的“知青”,在颠簸了好几个小时后才到达奉贤五四农场 。下车后又冷又饿,食堂给我们准备的欢迎饭是冷米饭加咸青萝卜条,狼吞虎咽后,就把我们这批小知青安排到一个四面透风棉花仓库了 。
安顿好后,来到仓库外面一看,哎呀,真的是一望无边啊,毛主席说的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就是这样的啊 。我想从今以后,我就是农民了,我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做工人了,心里真的很郁闷 。
也不知怎么的,无论遇到什么,下乡四年一次也没哭过小小年纪的我,那时就想要学习刘胡兰,要坚强 。不过在1976年春天离开农场那天,当坐到开往上海的大巴士上 , 突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落下来了 ,眼泪一直在流,没有呜咽,没有抽泣,任由眼泪一直流 。
因为从小受父母“知识就就是力量”以及“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在我小小行李包中有笔墨砚台和练毛笔的米字格和一本快翻烂的汉语小字典 。收工回来,小铁床上搁一块小搓板,练习写毛笔字 。连队那些66、67届的前辈知道我们文化太差,在农闲时,借中港小学教室,给我们补课,依稀记得刘胜先教过我们初中代数,其他几位老三届初中和高中的农友也给我们讲过如何写家书和一些基本应用文等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