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咸味糖与太妃糖是最好吃的糖 海盐太妃糖是甜的还是咸的


奶油咸味糖与太妃糖是最好吃的糖 海盐太妃糖是甜的还是咸的

文章插图
郑修宁

2021年的春节,因新冠疫情再起,政府号召大家尽可能就地过年 。我们对家的思念,却只增不减 。
澎湃新闻/视界征集家庭相册中的老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背后难忘的故事 。对于老照片的凝望,像是对于自我乃至整个家族过往的一次审视,与过去的点滴联通,那些故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构成了我们曾经存在过的佐证 。给予我们短暂的慰藉,也提供这一年继续前行的电力 。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故事,也承载着生动的年代记忆,愿以此著一本时代的家庭相册 。
郑修宁,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退休:
1958年,我的父亲郑家骐作为高级技术人才,从南京铁路调度所调到上海铁路总局运输处工作,我们全家人也随他一起搬到了上海生活,国家安排我们住到铁路局机关大院,全装修的房子很大 。
当时的铁路大院就像是世外桃源,我们说的是普通话,穿父母旧制服改的外套,楼上楼下邻居都是五湖四海调到上海的各路精英 。有解放上海的解放军转业干部,也有留美归国的工程师,家长都一心一意扑在新中国建设的高潮中 。
1960年春节,上海四川北路的照相馆,全家福 。
1971年夏,我与原铁路大院的同学的合影 。
我们在铁路大院度过愉快的童年,少年,直到上山下乡 。
我的母亲曹绿君是河南洛阳人,她是洛阳师范学院的学生 ,当年父亲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分到洛阳,被我洛阳知名绅士的外公慧眼相中, 把宝贝女儿嫁给了英俊潇洒学识渊博的父亲 。后来因父亲工作调动,母亲就跟随父亲到过好多地方居住 。
1944年,父亲郑家骐大学毕业 。
1957年,母亲曹绿君,拍摄于南京 。
我们家有兄弟姐妹六人,全是母亲一个人带大 。
记得在我五岁那年正逢自然灾害,所有食品粮油都按计划供应 。当时母亲给我们六个兄妹按胃口大小和年龄段,分别买了六个不同大小的搪瓷饭碗,和六个一样大小的搪瓷菜盘子 。每天吃饭时候,母亲会根据碗的大小分别盛饭,菜都是平均分配的 。我还记得每当吃带鱼的时候,往往大姐姐吃鱼头鱼尾巴比较多,我是小女儿,也不在母亲的特别关照中 。而二姐比较“作”,母亲就会格外关照她 。
那时候不仅粮油按计划供应,糖果糕点也全部都是凭票供应 。只有春节才有瓜子花生等零食吃 。
那时最盼望的就是每月一次的糖果分配 。我家是大户,可以凭票买一斤什锦糖,好像里面有小粒粒的长条状奶油咸味糖和太妃糖等混在一起 。母亲先数好总数,然后分为九份,因为那会儿我们祖母也在我们这里住 。我们六个孩子围在桌边等待,糖果分到后,我总是把那颗太妃糖留到最后吃 。
母亲那份她自己一颗也不舍得吃,就藏起来,有时候我和弟弟在家玩,她就会悄悄给我们吃 。所以在记忆里,奶油咸味糖与太妃糖是最好吃的糖 。
1977年春,全家合影 。前排:母亲和父亲 中间左起:大姐,小阿姐,我,二姐 后排左起:弟弟,哥哥
1977年春,六兄妹合照 。前排左起:大姐,小阿姐,二姐 后排左起:弟弟,大哥,我
1989年,四姐妹妹合影 。左起:我,小阿姐,二姐,大姐
2019年,六兄妹合影 。前排左起:大哥,大姐,小阿姐,二姐 后排:我与弟弟
在我家兄弟姐妹六人中,弟弟最小 。当时三个姐姐在农村插队落户,大哥与二姐在上海工矿,按那时的“三农二工”政策,弟弟就被分配到了上海搪瓷七厂,该厂原来是华丰搪瓷厂,历史悠久,搪瓷产品盛名远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