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顺口溜 农村顺口溜


村子里的顺口溜 农村顺口溜

文章插图
三、顺口溜
现在有一种被老百姓唤作“顺口溜”的语言现象,在中国大地上非常盛行 。无论是婚礼上的主持人还是卖十三香的小贩;无论是神秘的酒局还是无聊的侃大山;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头百姓 。许多人都能随随便便来上几句,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趣味十足 。不仅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还能让听到的人感受到你的幽默和风趣 。
何谓“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 。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


其实,我插队的时候顺口溜已经很流行 。人们对人、对事、对物进行评价,或是调侃,或是讽刺,或是笑骂,随口都可以说上几句顺口溜 。听上去也觉得土的掉渣,但是细细咂摸咂摸却很有味道 。
“出工一窝蜂,收工快如风,回来记个大寨工” 。
这是当年记讽刺生产队的“大锅饭” 。出工的人很多,收工回家跑的比兔子还快,不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天都记十分工 。
“吃得饱,缓得到,干活全凭阳婆落”
在家里把饭吃的饱饱,到生产队干活休息的好好的,太阳落山一天就算混完了 。这说当时生产队里有很多人都是混工分的 。(缓:方言,休息 。)
“自留地挣断红肠,生产队磨烂裤裆 。”
这是在讽刺挖苦一些社员在自留地干活很是卖力,而给生产队干活能偷懒的则偷懒,能耍滑则耍滑 。(红肠:方言,我也不知道是那根肠子) 。相同意思的还有“集体地里磨洋工,自留地里放卫星” 。
村子里的顺口溜一般都与劳动有关 。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喝酒的习惯,而且也没有闲钱买酒喝 。上级领导很少到基层,老百姓几年都看不到上级头头,也就免去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个酒”的尴尬 。
村子里如有红白喜事,也没有七大碗八大碟的酒席 。大家围着一大洗脸盆肉烩菜,一人一碗糜子米干饭,大家吃的很高兴 。也省去婚礼主持人“太阳出来照西墙,风调雨顺多吉祥 。要问大家为啥乐,某某今天娶新娘”的胡咧咧 。
在那个没有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当贫乏,故人们只能是在嘴上找点快乐 。其实,农村向来不缺乏俗语老话 。大家把生活之中常见的人或事,归纳到一起形成了诸多的所谓“四大”的顺口溜 。这些顺口溜不但非常具体形象,而且念上来朗朗上口,非常的押韵 。往往听到一遍就能记住,这也更加有利于流传 。
“坷垃茬墙墙不倒,嫖头跳墙狗不咬 。闺女生娃娘不恼,下雨反穿大皮袄 。”这是流传于河套的“四大怪”,河套盖房子所用的土坯(当地老乡称为坷垃),并不是用坯模子扣出来的,而是在麦茬地先灌滿水,水洇下去后,撒上细碎的麦草,再用双马磙子碾压瓷实 。然后用直板锹裁成类似于用模子扣出的土坯的形状,晒干后就可以盖房垒墙了 。盖房时也没有石头地基,直接在地上起墙 。困为坷垃比较大,所以盖房速度也比较快 。一般三间房有个三、五天就能盖好,而且十年、八年也不会倒(那里干旱少雨) 。
“嫖头跳墙狗不咬”,狗不咬,想必嫖头和女主人相当的熟悉 。那时候农村的男女关系相当的乱,已经不足以怪了 。
“闺女养娃娘不恼”,这条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事 。我插队的时候,那里的闺女们已经很检点了,跟男性交往很有分寸了,很少越过红线,让小伙伴们干瞪眼 。
“下雨反穿大皮袄” 。那是因为当地老乡穿的皮袄都是“白茬子皮袄”,即沒有布面 。如果下雨下雪把皮面淋湿,干后皮面就会变的非常干硬而无法穿了 。下雨反穿毛朝外,类似于南方的蓑衣,雨水就会顺毛流下去,而皮面不会沾上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