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苗怎么养

蛋鸡苗养殖过程?育雏前期( 0-2 周龄)
育雏前期(0-2周龄)是雏鸡出壳后的转变期 , 包括体温调节从变温到恒温的转变、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逐渐过渡到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等 。
育雏前期的雏鸡生长速度非常快,代谢旺盛,心跳每分钟高达250~350次,安静时单位体重的耗氧量与排出的二氧化碳量要比家畜高一倍以上,所以单位体重对营养物质需求量更高 。
但由于其采食量和消化能力不足,所以在饲料营养上要通过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 。
育雏后期( 3-6 周龄)
育雏后期(3-6周龄)是雏鸡的快速生长期 。雏鸡3-6周龄仍然处于增重速度逐渐增加的阶段 。6周龄末体重可以达到出壳重的12.5倍左右 。
这一阶段雏鸡已经完全适应了营养方式上的转变,胃肠道发育程度基本可以满足其对营养物质摄入、消化、吸收的需求 。
育成前期( 7-12 周龄)
育成前期(7-12周龄)是骨骼-肌肉发育期,同时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 。8周龄蛋鸡骨架已经发育到全程的75% 。由于体重基数?。?营养素用于维持需要比例少,用于增重的比例高 , 所以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及维生素较为敏感 。育成前期蛋鸡采食量调节能力很微弱,所以仍需要较高的能量和维生素,以及稍低的粗蛋白能量比,充分发挥其生长优势,又要避免引起性早熟 。
育成后期( 13-16 周龄)
育成后期(13-16周龄):鸡体脂肪细胞的容积开始增大,身体干物质增多,体脂增加约4倍,所含能量增加,所以后半期对能量较为敏感 。生长后期体重较大,维持需要的净能增加,增重需要的净能比例相对减少 。
此阶段应该降低能量浓度 。除了能量蛋白的营养控制外,还应该注意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需要 。赖氨酸是蛋鸡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 与增重有线性关系,蛋氨酸虽与蛋鸡增重的关系不像赖氨酸呈直线性关系,但满足蛋氨酸需要量也是重要的 。
维生素的需要量,因应激大小 , 生长速度快慢,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脂溶性维生素在生长阶段都是一样的浓度,B族维生素初期需要量高 , 后期较低 。
预产蛋期( 17 周龄 - 开产)
在此阶段可以适当提高蛋白水平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另外预产蛋期骨钙沉积显著加快,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克~5克为髓骨钙 。
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 , 大约在产第一个蛋前10天左右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 。所以,应该给以蛋鸡钙含量较高的日粮,进行开产前的钙储备 , 并使蛋鸡逐渐适应开产后的高钙日粮 。
产蛋初期饲料
产蛋初期是开产后到产蛋率大于80%的阶段,一般不超过4周 。这个时期产蛋率增长很快,大概每周以20%左右的幅度上升 。体重平均每周仍可增长30~40克,蛋重每周增加1.2克左右 。一般采用营养指标与产蛋高峰期完全相同 。
但需要控制采食量,避免出现超大蛋,减少啄肛引起的死淘 。产蛋高峰期是平均产蛋率大于85%的阶段,现代高产蛋鸡品种一般25周就可以进入产蛋高峰期 。
通常3~6周便可升到92%~95%,最高峰值通常在32周龄前后 。峰值以后 , 产蛋率缓慢下降(每周一般不超过0.5%) 。
由于平均蛋重的缓慢提高(每周增加约0.05克),只日产蛋量最高峰一般要比产蛋率峰值出现较晚,并在峰值附近经历更长的稳定期后才会缓慢下降 。
产蛋平稳期
产蛋平稳期:产蛋率从85%降低到80%的阶段,一般约为8-12周 。这一阶段产蛋率每周降低0.5% , 平均蛋重每周增加约0.02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