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苏宁3:砍大户浪潮席卷,揭开苏宁三次转型内幕


迷路的苏宁3:砍大户浪潮席卷,揭开苏宁三次转型内幕

文章插图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家电行业刮起一阵“砍大户”的风潮 , 春兰 , 格力 , 美的等一众企业纷纷亮剑 , 将矛头直指经销大户 , 作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 苏宁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 厂商和流通商的渠道之争在这一阶段开始上演 。
砍大户浪潮来袭 , 苏宁被逼转型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刚在渠道上打了个大胜仗的苏宁 , 突然迎来了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对手——工厂 。
90年代初期 , 空调在市场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野蛮生长 , 到1996年 , 全国已经涌现出300多家空调厂 , 空调也从供不应求一下变成了供大于求 , 为了应对日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和库存压力 , 以科龙为代表的空调巨头率先发起价格战 , 其他厂家也纷纷跟进 , 这也导致厂家的利润一路下滑 , 改变发展策略成为各大厂家思考的重心 , “掌控终端 , 实现渠道扁平化”的运作思路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春兰提出投入10个亿在全国建设3000家星威连锁店 , 自建终端销售渠道 , 美的则提出“限制大户 , 扶持中户 , 发展散户” , 海尔也表示要发展散户 , 格力则开始建立和经销商联合的销售公司 , 这种直接抢占终端市场的发展战略 , 对苏宁这种批发大户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
90年代的空调一哥:春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揭开了苏宁三次重大转型的序幕 。
从批发到零售的历史性转型
1996年 , 在一次苏宁内部的高层会议上 , 张近东敲定了从批发转型空调零售的发展战略 。此时的苏宁是一个掌握全国4000多家分销商 , 年销售15亿元的巨无霸 , 然而占据营收80%的都是批发业务 , 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转型 , 无异于断臂求生 , 但面对上游厂商的终端抢夺不断威胁自己的生存发展 , 苏宁的市场份额被蚕食殆尽是早晚的事 , 做出如此转型战略不得不说带有被逼无奈之举 。
在这期间 , 苏宁开始陆续在全国开设零售网点 ,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家零售网点 , 顺利完成了从批发向零售转型的布局 。同时为了应对上游厂家的绞杀政策 , 保障苏宁的供应链不受扼喉的威胁 , 除了自建自己的零售渠道外 , 苏宁也开始参股上游供应商 , 1998年-1999年 , 苏宁先后参股上游工厂江苏三洋 , 南京熊猫以及飞歌空调 , 为自己的供应链建立起一道护城河 , 这种渠道商和生产商的融合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对于习惯了做批发业务的人来说 , 卖个几百上千台空调 , 一个月干个几百万业绩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 然而你让他一台台卖 , 这种煎熬和耐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想而知 , 所以在苏宁决定从批发转型零售的那一刻开始 , 担忧和质疑的人不在少数 , 担忧失去批发主营业务的苏宁能否活下去 , 质疑苏宁的脚步是不是迈得太大 , 是在“大跃进” , 但经历过砍大户绞杀政策的张近东比谁都清醒 , 只有掌握终端 , 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他不能让别人掐住自己的脖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