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讨论 甲类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


关于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讨论 甲类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

文章插图
经典的1969甲类功放是一款纯粹的后级功放 , 是1969牛由英国人发明 , 电路异常简单 , 全部电路仅由4只晶体管构成 。电路图如下
多年来人们一再吹嘘该功放的声音是如何的出色 , 既有电子管的音色又有晶体管的简洁 , 是一款自诞生到现在一直充满生命力的不朽经典等等 。市面上类似于下图这种1969成品板琳琅满目 , 感兴趣的烧友们可以淘来试听 。
1969功放之所以长盛不衰 , 是和其简洁的结构设计分不开的 。但是这种电路在功耗和失真之间很难平衡 。大电流下失真度虽然有所 。改善 , 但是巨大的发热量实在大的惊人 , 对散热条件要求十分苛刻 。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 , 国外有些爱好者对1969电路尝试了几种改进措施:
1、整流滤波电路改为稳压供电 , 主要是改善功放的信噪比 。甲类功放在静态时即有最大功耗、最大电流 。无论输出多大 , 电流均不会改变 , 因此用稳压供电来改善信噪比是切实可行的 。开关电源也可以一试 。
2、提高增益 。原设计电路级数较少 , 要求每级的增益都比较高 , 将部分负载电阻用恒流源替代 , 可明显改善电路性能 。缺点是将原来的简洁设计搞得过于复杂 。从体验经典的角度来看 , 此举不是很可取 。
3、将原电路的输出晶体管换成大电流、低内阻、高增益的新型管子 。这种措施经过验证确实有效 , 但会使得成本有较大上升 。
经过改进后试听效果达到预期 , 然而输出受供电电压和耗散功率限制 , 只有10W左右 , 并不能满足大动态音频放大的要求 。
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类似于下图这种所谓的甲类功放板 , 其输出功率可以做到30W 。
该电路只有八个晶体管以及少数外围元件组成 , 并且性能非常优异 , 对散热条件要求不高 , 散热器温度在60度左右时能稳定工作 , 非常符合简洁至上的发烧理念 。原理图如下 。
另据设计者吹嘘 , 该功放板声音细腻 晶莹剔透;低音丰满而不臃肿 , 很自然的那种 。
最后谈谈笔者对此功放板的疑惑 , 从电路图可看出 , 该电路应归属于简易型OCL放大器 , 差分输入级加复合对管输出级 , 由于省略了电压放大级 , 其功率增益的损失只能由恒流源弥补 。主要卖点是基本都采用场效应管放大 , 因此本底噪音及失真度可做得很低 。所谓的甲类放大之说不过是调高了末级静态电流而已 , 这与1969纯甲类放大器是没什么联系的 。
同好们可在评论区谈谈你的见解 , 感谢您的支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