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_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该如何预防呢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_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该如何预防呢

文章插图
一、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ATM蛋白作为PI3-激酶相关家族,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内蛋白转运和DNA损伤的反应 。当细胞受到放射线照射时,ATM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细胞周期处于静止期,使受损的DNA有机会得以修复 。ATM通过磷酸化途径保持p53的稳定性和与蛋白酪氨酸激酶c-Abl结合为复合物以便调控细胞周期 。ATM基因突变使受损细胞持续处于分裂期,受损的DNA在细胞不断分裂过程中其DNA不但得不到修复,更容易发生进一步断裂 。细胞端粒有缩短的现象,导致细胞凋亡 。此可解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患者对放射性高度敏感性及小脑Purkinje细胞死亡诱发的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 。
根据无效等位基因优势原理,突变形式不同可导致临床表型的极大差异,从典型ATS临床表型到无任何临床症状 。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主要有哪些临床症状神经学表现:共济失调出现于1岁内者20%,2岁65%,4岁85%,少数病例可延迟至4~5岁才出现 。病情进展缓慢,但呈进行性,最终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注视快速运动的物体时,头部转动快于眼球运动 。一些病例出现智力发育迟缓,但多数病人智力及生命功能在20岁或30岁前是正常的 。
眼部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最早发生于球结合膜,发生年龄1~6岁 。随年龄增加,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并出现于其他部位,如鼻侧部、耳、前臂后侧及腿弯部和手足背部 。
反复感染:反复肺部感染可导致慢性支气管扩张症,可发生于共济失调及毛细血管扩张之前 。患者易于并发病毒或细菌感染,但与其他免疫缺陷病不同,ATS病人很少发生机会感染 。
内分泌异常:存活到青春期的ATS患者可能无第二性征出现 。一些男性患者睾丸和女性卵巢萎缩,随病程进展可能出现生长停滞 。可能合并抗胰岛素性糖尿病,其原因为胰岛素受体数量不足或亲和性减弱 。最近发现ATM突变影响PI3-激酶途径的葡萄糖细胞内信号传递,是发生抗胰岛素性糖尿病的原因 。
恶性肿瘤:ATS(纯合子)病人的癌症发病率大约高出健康同龄人群100倍 。最常见的肿瘤是淋巴系统增殖性恶性肿瘤,其他还包括腺癌、生殖母细胞瘤、网状细胞癌和骨髓瘤和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不典型的病例和轻型患者的症状出现晚、临床进展缓慢、对放射性敏感性减弱 。
根据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确诊,国外应用ATM3BA抗体的免疫杂交方法直接检测突变的ATM基因进行诊断 。部分患儿开始出现共济失调时,可不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免疫缺陷,需进行长期的随访,有时需几年后才出现典型表现 。
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相关检查有哪些细胞学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常显示淋巴细胞减少和红细胞增多,粒细胞也可减少 。细胞学检查发现染色体不稳定和有明显的断裂,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寿命缩短、对放射线照射和化学辐射高度敏感、细胞周期G1和S期缺乏切点,使细胞不能停留在静止期 。正常人淋巴细胞经放射线处理后p53蛋白增加,使细胞周期从G1到S期延迟,AT病人p53蛋白信号传递途径存在障碍,在受到照射后不能延迟细胞周期 。
体液免疫缺陷:80%病例有IgA缺乏,血清IgE缺陷也较常见,IgG降低较为少见,但常伴IgG2和IgG2/IgG4亚类缺乏 。80%的病例血清中存在低分子量IgM,对病毒和细菌抗原的抗体反应明显缺乏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功能低下的原因是B细胞分化功能障碍 。此可能为B细胞内源性缺陷,如编码Ig基因的第7和14对染色体断裂、转位和异常重排等,也可能为缺乏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所致,如T细胞受体基因重组障碍等 。此外,抗Ig自身抗体的产生也可能是Ig下降的因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